简 报
第 424 期
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
|
2011年8月5日 |
厦门市人才服务中心打造非公企业
流动党员“红色驿站”深化创先争优活动
厦门市人才服务中心直属党委针对外来流动党员数量大、岗位变动频繁、高知群体多等特点,通过科学化管理、多元化教育、温馨化服务等方式加强流动党员服务、教育和管理,着力打造非公企业流动党员的“红色驿站”。
科学化管理,达到“形散神不散”。中心直属党委通过划分片区组织活动,从源头掌握党员信息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非公企业党员分散、沟通缺乏、团队意识较薄弱等问题。一是划分“六片区”,以活动凝聚组织合力。按照行业分布和区域位置,将240个支部分成六大片区,构建“党委--片区--支部--党员”阶梯式指导模式,形成上下对应、工作互动、各方联动的工作网络。以片区为支点,将分散的小支部聚拢起来,组织党员开展红色之旅、户外拓展、军营联建、趣味运动会等实践活动。先后举办各类文体活动400余场次,参加党员数达5万多人次。二是侧重“七渠道”,从源头掌握党员信息。对每一名新接收党员的基本情况都登记备案,力求做到党员情况历史、现状、变化、意向、关联、隶属“六个清楚”,以此为基础建立完善的党员信息库。每半年开展一次信息核查,通过找档案、找单位、找亲属、找朋友、找学校、找同学、找同乡等“七种渠道”,确保每一位党员的信息准确、联系畅通。目前,共建立流动党员档案5647份,为4670名党员办理活动证。同时,优化管理,对业主党员、预备党员、毕业生党员、出国(境)党员、特长党员进行分类分段建档,与党员人事代理、档案管理系统实行联网查询,实现党员的精确管理和党组织的高效动员。
多元化教育,力促“人才变优才”。中心直属党委积极整合教育培训资源,通过打造“三大课堂”,为党员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和多层次的培训平台,被确立为“省级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一是打造“专家课堂”。通过开设党员夜校,采取“党员点题、专家授课”的模式,让党员根据兴趣、需求,自主命题、自行选择听课内容。目前,党员夜校已连续举办47期,5500多人次参加,成为厦门市非公企业党员业余充电的“首选点”。二是打造“网络课堂”。完善市人才服务中心“党建网站”功能,实现下载音像资料与在线答疑、应知应会与专题教育、沟通联系与信息交换“三个同步”,点击量已达200多万次,成为高知识群体流动党员人才的网上精神家园。三是打造“流动课堂”。举办青年党员联谊会,组织开展“冬日暖情贺新春”、“喜迎奥运你我猜”、“海上明珠看发展”、“红歌抒怀迎国庆”等多场联谊活动,为广大流动党员搭建展示才华和沟通交流的平台。
温馨化服务,实现“离乡不离家”。中心直属党委通过搭建服务平台、畅通就业渠道,帮助党员人才解决生活、工作方面的困难,用“热心、真心、细心”让流动党员体会到家的温暖。一是搭建“一条龙”服务平台。按照“阵地有形、活动有声”的原则,装修布置1000多平方米的党员活动中心和2500多平方米的培训研修中心,常年免费开放图书室、会议室、乒乓室、棋牌室、健身室等活动场所。同时,完善桌椅、电视机、投影仪、健身器材和棋牌图书等硬件设施配备,租借户外运动场地,明确公布各项活动的时间及内容,配套做好后勤保障服务,搭建起党员生活、学习和文娱“一条龙”服务平台。二是畅通“双免费”就业渠道。充分发挥服务中心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根据党员的技能专长和就业意向,定期举办党员人才专场招聘会,提供企业、党员就业信息“双免费”服务,引导外来求职流动党员主动亮明身份。活动开展以来,共举办党员人才专场招聘会11场,吸引9000多名党员参加,为戴尔、麦德龙、建发等580余家企业成功对接1012名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