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 分析评论 > 正文

用心记录“最可爱的人”

www.folksfolks.com 2012-02-21 17:05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我来说两句

情感之花,扎进基层土壤绽放

饱蘸真情到基层,深入心灵写官兵,写出的新闻才有感情、有养分。

《过年了,别让官兵皱眉头》是一组反映官兵友爱、军营和谐的报道,5篇稿件以平实的视角关注基层,通过“心结解了”、“战友笑了”、“军属乐了”、“伤痛少了”、“夜灯亮了”等细节提示,使温馨的军营生活跃然纸上;新战友过年好吗?探访炊事班、年货慰官兵、战友情暖军营等几个“组合拳”,描绘出喜庆祥和的“新兵营大年图”。

二炮某旅新兵季泽豪的父母,本想春节到部队看儿子,但看了报道后说:“比在家里还好,去了也没啥事,算了!”

关注年味儿的同时,军报记者还把温情的目光投向一线官兵。《鞭炮声中,我们集合出发》、《节后头一天,鼓角催征人》、《开训,近看保障新景观》等,展现了三军将士盘马弯弓,保卫万家灯火的激情,让读者在官兵的步伐里,聆听守护者的忠诚心跳,感悟春天的奉献情怀。

专栏的系列报道,也受到业界同仁盛赞。“报道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子弟兵的春节生活和家国情怀,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堪为多年来最为精彩的春节报道。”一位老报人感慨地说。

心灵笔触,随着读者脉搏跳动

只有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记者笔下的新闻才能更加鲜活,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才能落地生根。

“春节,春运,何时是归期?”1月9日,《回家的路,今年好走吗?》一稿刊发后,读者反映报道缺少“军”味儿。编辑部当即派记者进行二次采访,并连夜赶写出《军人买票面面观》,对军人买票的注意事项、现实困难进行了分析报道,为战友提供了及时的信息服务。

“此稿虽是‘补牢’之举,但为时不晚,值得肯定!”报社一位领导看后如是说。

“门巴将军”李素芝的报道刊发后,有读者发出疑问:“如此大的牺牲付出,他的家人接受吗?”

解铃还须系铃人。2月5日、6日,军报连续刊发《陪着他高原巡诊,我很幸福》、《巡诊路上,女儿读懂了父亲》两篇报道,解读妻子眼中的丈夫和女儿心中的父亲,及时回应了读者关切。“所以真挚生动,因为关照心灵。”不少读者反映说,报道解开了他们心中的疑惑,也让他们读懂了英雄家人的纯美心灵。

“深入基层接地气,寻得活水有灵气,关注读者聚人气。”军报记者欧阳浩这样谈自己的体会。他说,作为一名军事记者,只有脚踏实地沉下去,带着感情深进去,真实反映军营的火热生活,写出可读、喜读、耐读的大作品、好作品,才对得起官兵的嘱托和时代的期望。欧阳浩的话,朴素真实,道出了众多军报人的心声。(侯磊)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