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科技花开,田头果香
www.folksfolks.com 2012-02-24 15:45 方炜杭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民生·观点 科技下乡带来的专家之“变” 省农科院院长 刘波 探索科研机构大规模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核心是围绕政府工作,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载体,在长期下乡破解农民种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技术难题中,形成助农增收和科技创新的良性发展格局。 要形成这种良性格局,关键在创建科技下乡新机制,打通科研生产结合“最后一公里”。 传统农业科研的困局是“35年定律”替代了奋斗目标。与SCI论文、科研课题、成果专利挂钩的绩效、职称、晋升、奖励,让专家埋首院所35年到退休,以项目设计来替代技术调研,以个人兴趣代替产业需求,可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总认为科技下乡会影响学术水平和创新成果,让专家倍感纠结。服务产业会浪费时间和影响职称,一度争论不休。专家们都盯着高精尖,农民、企业需要的技术无人钻研。下乡是科研职能“错位”的旧观念,成为打通科研与生产结合的“最后一公里”的“拦路虎”。 2009年初,我院启动科技下乡“双百”行动之初,发现宁德市蕉城区赤溪镇农民两年前远赴广西千里苦寻,得到价高质劣的冒称我院甘蔗所选育良种,让农民遭受莫大损失,这件事对全院科技人员触动很大。 我们感到:单一县市“蜻蜓点水”的科技服务,不能破解产业需求,提高成果的入企率和应用面,必须开展全省规模的科技下乡助农增收行动。坚持科研课题来自生产实践,从成果形成的初期就与农业龙头企业和规模化种植大户结合,开展技术攻关。 3年多来,我们采取长期驻点、扎根农村和流动服务、远程指导相结合的办法,针对地方特色产业需要实施项目带动,每年集中1000万元资金,实施260多个项目,派出百名专家联系百家农业龙头企业,派出百名科技人员进驻百个规模化种植基地。扶持农民合作组织,建设示范基地,为农业龙头企业组建科技团队,搭建联合创新平台,在农业良种、农民培训、绿色生产、生态养殖、加工增值、产品追溯、农超对接、休闲观光、创意农耕等环节,破解产业链关键技术难点,实现了助农增收和企业增效。目前,已累计推广良种良法2786万亩,助农增收60.67亿元。 科技下乡,让专家科研观念开始逐步转变——转变从文献到研究的科研思路,将服务产业作为第一要务;转变重成果轻转化的工作意识,将技术应用作为科研归宿;转变就研究论研究的评价机制,将服务“三农”作为重要依据;转变脱离生产的管理方式,将基层实践纳入绩效考核;转变做项目评职称的思维定式,将联系企业作为长期目标。 面向产业需求,科技创新“主力军”服务到田头,让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以产业链为主线,推进种业工程、产业体系和农超对接,打破部门、区域、行业界限,形成新型农技组合模式。“双百”行动3年探索,闯出了农民、企业和科研的共赢之路。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2-22]福建全省深化“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座谈会举行
- [ 02-21]文化走基层:警营走活文化“棋”
- [ 02-17]时代呼唤“接地气”“有底气”“聚人气”的精品力作
- [ 02-15]央视走基层:不畏苦远只为实
- [ 02-15]新闻联播“基层连续剧”获好评
- [ 02-13]“新春走基层”因真实而美丽
- [ 02-13]记者体验12315夜间值勤——辛苦化作群众满意微笑
- [ 02-09]同雨季抢工期的外来工——建设工地上体验巨石砖吊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