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名人谈中央惠港"36"条 望推进两地深入合作
www.folksfolks.com 2012-02-29 20:13 易运文 来源:光明网 我来说两句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刘佩琼太平绅士说,我1980年来深圳,看着深圳从无到有,到今天,深圳市已经是过万亿GDP大都市,有可能很快会赶上香港。深圳的的面积比香港大,而且产业的结构比较多元,有很大的第二产业,现在也在发展第三产业。香港主要经济结构是第三产业,GDP92%在第三产业,香港的主要经济实力是在贸易服务,贸易跟贸易服务提供的GDP超过50%以上。香港自从金融危机下恢复过来,得益于国家的自由行政策,香港去年游客达到4200万,其中60%左右都是内地来的游客。自由行带动了整个香港零售业,还有酒店和餐饮。香港的繁荣与内地的合作分不开,但对于36条,香港研究得不够深入,深圳方面应该采取更积极的做法,跟香港加强合作,使双方达到经济上的融合,从而带动珠江三角洲的大融合。 刘佩琼说,具体来说,国内企业可以利用深圳这个中间点,通过香港跟世界的联系,达到“走出去”和产业升级的目的。在金融发展方面,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出现了很多人民币金融产品,如果深圳应用好这些,可以为内地融资。在民生社会事业方面,有些香港老人要回内地生活,但有一些医疗做得没有香港那么到位。深圳应该再开放一点,应引进一些跟香港一样的设备,通过这种合作,带动国家再进一步的改革,比如说医疗制度的改革。旅游方面,国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香港和内地的旅游合作还是不理想,这主要是模式不对,深圳和香港应通过开放合作,来改善这种情况。粤港合作方面,深圳作为香港跟整个广东合作的桥梁,应该打破地方的界限,建立和国际接轨的制度。香港和广东签了框架协议,里面很多措施都很具体,但是很政府没有很好地宣传,造成一些误解,所以应该多做宣传,加强民间对两地合作的认识,达到共赢的格局。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广东社团总会长马介璋博士说,《36条与香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我是在香港长大,在香港受教育,我回来祖国投资,第一站就是深圳,我在深圳超过27年。27年来,我是香港和深圳发展的见证人之一。深圳特区的发展步伐迅速,是由于国家赋予它很多政策,当然香港的功劳也不少。香港有今天的发展,可以说是香港人辛苦奋斗几十年得来的。而回归以来,国家对香港的支持和关心力度是非常重要的。祖国改革开放,创造很多商机,香港人在深圳开工厂,产品在香港卖,形成了“前店后厂”的模式。当时深圳工业也很发达,但是发达的是传统的工业,我当时提议,深圳的工业产业结构应该升级,怎么样升级呢?要搞高科技含量的工业,结果政府接受了,今天深圳GDP名列全国前茅。香港和深圳要更上一层楼,今后如何发展?去年李克强副总理送给香港36条大礼物,非常有用。国家把香港未来的发展,列入十二五规划当中,这让香港人很骄傲。我觉得36条,一定要珍惜,并希望36条的每一个细节都落到实处。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