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 媒体行动·基层系列报告 > 正文

福安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一校多区 异校同教

www.folksfolks.com 2012-04-13 10:09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民生·民声

你我的均衡

郑璜

教育均衡在我国的提出,始于200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6年,《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正式提出我国义务教育向均衡化方向发展的目标。如今,义务教育阶段实现教育均衡已成共识。

去年4月,我省确定了“2012年底实现县域初步均衡发展,2017年底实现县域基本均衡发展”的总体目标,细化了所有县(市、区、开发区)分阶段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年限和具体工作任务,省、市及各县(市、区)相继签署责任状,分别制定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形成了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线路图”,教育均衡被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小片区”管理被视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城区“择校难”的有效途径。其管理模式“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落实好也并非易事。

比如最核心的师资问题。“择校”的实质是“择师”,师资互派,以何种形势、派多长时间、派多大范围、介入学校工作多深算合适,从“师资互派”这四个字面上,我们找不到标准,主管部门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

我们剖析福安实小教育集团的做法,因其在实践中确实取得了较好效果,但这不意味着它是小片区管理的标准路径,只希望福安在探索小片区管理的过程的努力,能给其他地区一些启示。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让各校办学硬件条件的相对均等成为可能,那么教师资源的配置就成为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要素。破解了这一难题,均衡就不再停留在概念上。这也是福安实小教育集团的最大亮点。

科学、合理地划分片区是实施小片区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各城区义务教育资源分布差异不尽相同,小片区的划分、管理也不能强求统一模式。教育主管部门的思想也是鼓励各地根据实际,多元探索创新。

另一方面,小片区管理模式也不应是一朝一夕能够确定、形成的。为推进教育均衡,在省里还没有明确提出这一概念前,福安已经进行了自觉探索,并根据实际效果不断调整策略,这才有了现在的教育集团。

除了福安实小教育集团,在探索“小片区”管理的过程中,省内各地也存在多种不同做法。如泉州鲤城各街道办事处辖区的学校以中心校为主,结成“小片区”,一个老校区的“小片区”和一个新城区的“小片区”再结成一个“组团”。福州台江区在片区内进行教师校际交流,教师由“学校人”变为“区域人”,片区内所有学校的师资全部按编制数和岗位数捆绑使用,统一管理,在本校任教满6年的教师和任职满2届的校长都应参加交流,每所学校每年实际交流人数不少于应交流人数的10%。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教育均衡事关每一个人,及每个人的孩子。

责任状签了,但实现教育均衡的过程并不会一路坦途。避免搞“一刀切”、避免“平均主义”,既不能单纯追求不公平的优质,也不能简单追求低水平的公平,两者同时兼顾,依然任重道远。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