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晚报开展“走转改”专题报道
www.folksfolks.com 2012-04-30 10:48 来源:福建记协 我来说两句
附:记者手记 “接地气”的文字更具影响力 厦门晚报 陈满意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厦门晚报突出抓新闻、抓民生、抓基层,注重彰显深度报道和民生两大优势,让记者“接地气”,挖掘鲜活素材,丰富报道层次,我的采写水平也得到锻炼。 在报社策划的《聚焦5溪新景观》系列报道中,我负责集美区后溪、瑶山溪两条溪流的采访。后溪由苎溪、许溪两条溪流组成,流域面积为209.3平方公里,河道总长为23公里,是厦门市第二大河流。瑶山溪,发源于灌口双龙潭水库,全长10.35公里。报社要求记者采访过程中要沿着溪流走一遍,亲身感受一下溪流的变化。我沿着后溪有时逆流溯源,有时顺流而下,溪流很多时候在农田里穿梭,有时摩托车无法骑过去,想要看个究竟就必须步行,有的地方荒草丛生有一人多高,根本找不到路,用棍子扒拉开草丛,用脚踩出一条路,顺着涓涓细流找源头。 在做瑶山溪的采访时,在瑶山溪的下游,溪水如同墨汁一样带着臭味,顺着溪流走上一段时间人都想呕吐,这让我体验到生活在溪岸边的居民每天的生活是如何忍受的,村民饲养的鸡鸭喝了溪水就会生病、死掉,溪水受污染的程度可想而知。在前场村柿树社,溪流只有一米多宽,河床上的杂草重生,顺着河床走,脚踩下去软软的,有时还会陷进淤泥中,一双运动鞋顿时面目全非,黑乎乎的溪水向前流,溪水中看不到一丝生机,忙着拍照一不小心脚下一滑,踩进溪中,污水流进鞋子,鞋内湿透,几分钟后脚就痒起来,而且是奇痒无比。这一段河床,徒步走了三公里多,溪水的污染,脚的痛痒,让我明白污染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困扰,溪水受污染程度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 《越流越黑,“墨汁”注入马銮湾》、《后溪:上游水清冽,下游臭难闻》两篇文章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很多读者反应采访的扎实,情节细致,看了如同身临其境。文章见报后,集美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正在对瑶山溪、后溪加大整治力度,力争减少污染,恢复溪流两岸的生态。走基层,听民声,反映民意这是一个记者做好新闻的基本要求,“走、转、改”对记者来说,有起点无终点,自觉地深入基层、深入实践能提升记者的综合素质、实现发展进步,写出更多“接地气”的有影响力、反应基层群众呼声的稿件,真正践行厦门晚报“走进市民中,办给市民看”的宗旨与理念,同时“走转改”也是加强记者能力培养、加强实践锻炼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