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2012福建高招> 招生办主任访谈 > 正文

同济大学福建省招生组副组长顾亦秋访谈实录

www.folksfolks.com 2012-06-13 22:02   来源:福建省教育厅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我来说两句

[主持人](19:28:47): 学校在学生培养方面有什么特色?

[顾亦秋](19:35:14):2009年,我校继续出台人才培养制度改革的新举措,新生入学时可以报名申请转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年共开放“基于强化数理基础的工程科技人才”、“国际化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基于德语强化班的国际化工程科技人才”、“珠宝及奢侈品设计师”、“工程力学实验班”等5个实验区。经过申请、选拔,来自全校各专业的110名2009级新生入学伊始就成功转入以上实验区。2010年将继续加大改革力度,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重新选择更合适自己的专业。 2010年起,同济大学开始实施1)国际联盟——与国际著名高校建立联盟,采取双学位、暑期班、参加国际赛事或活动、交流生等方式扩大国际交流的力度,20%的学生将有望得到国际交流的机会。2)校企联盟——与国内著名企业建立校企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3)创新基地——在学校有20多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大量自主设计自主研究的创新平台,提供资金、研究设备和教授指导。

[主持人](19:29:16): 有考生问:请问往界理科生大约在省内排名多少可以录取?

[顾亦秋](19:31:44):因为福建省是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所以排名2000名以内的考生建议报考。

[主持人](19:29:39): 有考生问:贵校转专业的条件是什么?要根据成绩的排名吗?中德学院的学生可考研吗?提前批的师资班也可转专业吗?

[顾亦秋](19:32:43):1、在大一的第二学期期中(一般四月底),可以申请转专业。一般情况下,绩点分不低于3.5分的学生都可申请。作为人次培养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我校从2003年开始实行转专业政策。凡一年级修满规定的学分且平均绩点达到3.5(相当于百分制的75分)及以上的学生,都可以申请转专业。全校所有专业提供当年录取学生数的5%-20%的转专业名额供学生申请。近几年,基本上每年有300多名学生成功转入更理想专业学习。学生在第二学期中,学生自愿报名,各专业按学生第一学期成绩绩点排名,择优录取。转专业一般在4月底进行网上报名,然后各学院根据公布的录取办法进行录取,并公示录取名单,7月上旬教务处审核学生的资格,对符合条件的学生报主管校长审批。二年级学生如要求转专业,平均绩点必须达到4.2及以上才可提出申请。需要注意的是艺术类专业不能申请转非艺术类专业。2、中德学院的学生可以考研3、提前批的师资班也可以转专业。

[主持人](19:31:00): 有考生问:有本硕连读或本硕博连读的专业吗?

[顾亦秋](19:33:51):同济正在探索“4+2”培养模式,就是给想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由本科直接升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模式。加大推荐免试直升的比例,通过6年的学习,获得硕士学位。当然,还想继续深造的学生可以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即“4+2+3”培养模式。与国外大学建立双学位机制。同济“4+2”培养模式中的另一闪光点是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我们已经与7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提供双学位培养机制和交流学习、参加竞赛、共同研究、联合毕业设计等多种学习、实践的机会。

[主持人](19:31:30): 有考生问:请问有招文科生吗?大约在省排名第几可以录取?

[顾亦秋](19:34:01):不招收文科生。

[主持人](19:32:48): 有考生问:贵校今年在我省招生计划125名均有专业名额限制,而贵校在我省确定的自主招生录取对象11名。请问:自主招生录取对象11名的专业是如何安排的?

[顾亦秋](19:34:25):投档进校的自主选拔录取对象,高考投档成绩达到同济大学当地相应科目第一批本科投档分数线者,以高考投档成绩加上10分的附加分并和普通考生合并后参加统一的专业录取;高考投档成绩未达到同济大学当地相应科目第一批本科投档分数线者,以高考投档成绩和普通考生参加统一的专业录取。

[主持人](19:33:39): 有考生问:在贵校修第二专业有何要求?是否要修与第一专业类似的专业?是否所有专业都可作为第二专业选修?

[顾亦秋](19:36:40):学校有部分专业可以提供第二学位学习,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修第二学位。对第二学位的选择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而定。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