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们与诺贝尔文学奖的N次亲密接触
www.folksfolks.com 2012-10-12 12:44 来源:东方网 我来说两句
随着今年诺贝尔奖各奖项的揭晓,国人的诺奖情结又被撩拨起来,一个钱永健的华裔身份可能还远远不能让人满足,诺贝尔文学奖何时花落中国这个话题似乎更能吊人胃口。 于是,又有一些中国作家的名字出现了,除了不知传闻被提名多少次的北岛,同样也有新人出现,前段时间,网上盛传一则名为《安徽诗人叶世斌被推举角逐明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然而最后被证实其推荐单位“国际诗歌翻译研究中心”根本不具备资格。 中国作家参选诺贝尔似乎正在成为一种笑话,以至于与诺奖有过“亲密接触”的作家好像也变得不堪起来,其实这罪责应该更多的怪在凑热闹的媒体,若以一颗平常心细翻下历史,中国作家与诺奖之间的故事还是颇有看头的呢。 鲁迅真性情:要拿这钱,还欠努力 中国作家与诺奖的“绯闻”传过很多出,而其中最为坊间津津乐道的则非鲁迅所属。很多人对于这位中国最伟大的作家未能获奖耿耿于怀,而关于鲁迅是否够资格获诺奖的争论至今仍可见诸于网络论坛。 不过如果我们翻下资料,就会遗憾地发现,鲁迅当年甚至连正式的提名都不曾有过:1927年,瑞典科学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中国考察时,曾经与刘半农相商,拟提名作家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感到是件好事,便托鲁迅的弟子台静农,写信探询鲁迅意见。当年9月25日,鲁迅作出回复,干脆地说了句不配:“……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奖赏金的人,瑞典最好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的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以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字里行间可见鲁迅对待诺奖的态度颇具大师风范,不卑不亢,理性达观。 沈从文:与诺奖的擦身而过 沈从文也许是与诺贝尔文学奖离得最近的一位中国作家了(高行健2000年获得诺奖,但他已经加入法国籍)。证据来自于一直对中国怀有巨大兴趣的瑞典汉学家马悦然,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资深评委曾在接受采访时断言:1988年,沈从文如果活到10月就肯定能得奖。 马悦然1985年被选进瑞典学院,做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那时候就开始翻译沈从文的作品,翻译《沈从文自传》、《边城》、《长河》,沈从文的名字被选入了198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终审名单,1988年再度进入当年的终审名单。马悦然称当时学院中有强大力量支持沈从文的候选人资格。但是可惜,沈从文于1988年5月10日去世,而诺贝尔奖只授予在世者,最终缘悭一面。 相较于马悦然先生对沈从文的推崇有加,沈从文对诺奖的态度却并没有太多记载,这倒也符合他一贯淡薄名利的风格。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