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作文最新推荐各类经典素材50篇
www.folksfolks.com 2013-07-03 10:41 来源:冠华作文网 我来说两句
明君、暴君、昏君,是一种通俗的民间评价,缺乏全面而科学的因子,但却是底层民众真情实感的流露。我们可以抱怨当时人的评价粗糙,充满了感性,成了后代统治者矮化前代的工具,也可以欢呼历史评价的公允,但我们没法以一种评价取代另一种评价,也不需要嘲笑另一种评价。 被隋炀帝驱使的老百姓看惯的是同伴的死、自己的血和泪,永远也不会去想东都、大运河有什么政治经济作用,更不会猜度多年后它们的伟大意义。但百姓利益始终是两种评价的交叉点,是必须考虑的因素,缺少了这个点,所有观点都会变得苍白。(李恩柱)素材运用历史上的许多措施,在当时都是劳民伤财的,其后则利于千百栽之下,可谓“祸在当代,功在千秋”;许多丰功伟绩,后人喷喷称羡,实际上凝聚着底层的血汗乃至生命。全面、科学、理智的历史评价,要经过时间的锤炼,方能悄然登场。 26、建筑为了什么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最负盛名的两位建筑师杨廷宝和梁思成,以及他们的学生,在北京东安市场一家饭馆就餐。谈话间,杨廷宝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又坐下,又站起来,打量着面前的桌椅,然后从怀中掏出卷尺,量好尺寸,一一记录在小本上。他说,这套桌椅只占了极小的空间,而坐着却甚为舒服,所以引起了自己的注意。 --> --> --> 给建筑系学生讲演,学生期待着听“这么一位世界知名的建筑师”大谈设计,杨廷宝却告白: “我来说说台阶的踏步怎么做,好吗?” 当时,国内建筑界热哀搞“大屋顶”,断言这样才算继承民族传统,才具有中国气派。然而杨廷宝说:“我不反对大屋顶,但那太浪费钱了。我们搞设计,不能赶浪头、随风倒。”于是他“顶风” 设计了简约美观的北京和平宾馆,后来成为中国公共建筑之典范。 着名教授关肇邺在杨廷宝的建筑设计中读出了“一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师的设计理念”。这样一种理念,正是当下中国建筑和整个社会所稀缺的。(徐百柯)素材运用建筑不是商业街区上标新立异的广告;也不是拥有者、投资商赖以炫耀的固定资本。梁思成说,建筑首先是要解决人类生活上“住”的问题。把“住”的问题解决好,才是建筑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杨廷宝属于最配得上“建筑师”称谓的一类人。 27、朱维铮:低调者,胆大者 2012年3月10日,复旦大学[微博]历史系教授朱维铮先生在与病魔搏斗了一年后,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76岁。 --> --> --> 朱维铮是晚清经学大[微博]师孙诒让的再传弟子,也是章太炎、梁启超、陈寅恪的学术传人。学源正宗与优势杂交铸就了朱维铮的学问世界,可以说,他是“中国史学研究的开拓者”。 火气大、讲话不讲情面是朱维铮给外界的一个主要印象,在学术上他更加不会人云亦云,也因此得罪很多人,常遭人骂。比如他说孔子是私生子,就一度遭到很大非议。但朱维铮说:“历代中国尊孔,要搞清楚尊的是什么孔,提倡读经,读的是什么经。我治中国经学史,当然仔细研究过。 许多人不懂历史,疯狂骂我,真的很悲哀。” 朱维铮是当今中国学术界的“异数”,但也并非是那种古板的老学究,他曾是复旦大学话剧团的台柱子,还曾是复旦大学100米短跑纪录的保持者。学生们最难忘的是朱先生在教学上的风度和犀利,引经据典的博大,警句名言式的精深。当然,还有他对现实始终如一的关切和大胆表达。 2011年8月上海书展期间,已经病重的朱维铮来到拥挤的上海展览中心为<大师>系列影碟做宣传,那个时候的他已经需要搀扶才能走上台,尽管如此,朱维铮依然做了简短发言,他说: “现在我们的报纸上,大师满天飞,阿猫阿狗都可以是大师……”而对于大师的定义,朱维铮说: “大师就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德才学识兼备,非但于本门学科为不世出的专家,并以卓特识见、新颖方法或指明未来取向,而受众多学者景仰,这里的裁判官,仅有一个,就是由时间体现的历史。” 2006年7月14日暨朱维铮七十华诞之际,德国汉堡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头衔。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典礼向朱维铮的学术贡献致敬,并赞扬他为“低调的大师”。而朱维铮先生则始终谦称自己为“一名中国历史研究的从业者”。(石剑峰)素材运用正如朱维铮先生所说,真正的大师,由时间体现的历史来裁定。然而在这个大师和偶像泛滥的时代,学术开始贬值、文化开始缺失。大师与否,虚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类在何时何处,都不能忘记思考和自省。 28、大年夜的奏折 --> 林则徐是我国清朝着名的禁烟英雄。他出生于一个清贫的家庭,自幼读书勤奋刻苦,做事认真用心。21岁那年,林则徐会试落榜,在福建某个边远小县做秘书。有一年他按例给巡抚大人写新春贺信,不想在除夕当天,巡抚衙门差役突然要押解他去见巡抚。知县以为那封贺信闯下大祸,吓得不知所措,正要设法庇护他,林则徐却一力担当,随差役一同去了。 --> --> 来到巡抚衙门后,巡抚张师诚不动声色地给了林则徐一大沓卷宗,说:这是一件十分棘手的案子,你要今天连夜草拟-份给皇帝的奏折,且工整誊录,大年初一天亮前要写好。林则徐迅速静下心来,细读案卷,振笔疾飞,等天亮张师诚进书房时,桌上已摆着厚厚一份奏折。不想,张师诚看完后,脸色一沉,在奏折上删改几个字说:重抄一遍,我拜年回来再看。几个小时后,张师诚回来审阅完,起身向林则徐揖拜说:可喜之至,我何其有幸,为朝廷物色到了-位真正了不起的人才! 原来,张师诚在阅读新年贺信时,被林则徐的才华所吸引。爱才的他决定试一试,看林则徐有多少真才实学,能否担当大任。在被押解的路上,林则徐始终神色自若、镇定沉着,丝毫不畏大祸临头;张师诚要他处理棘手案件时,林则徐也能在一夜之间理出头绪,写成一篇炉火纯青的奏折:为再给他一点考验,张师诚故意在奏折中改了几个无关紧要的字,要他重抄一遍,林则徐不但没有不悦,而且字体更有精神,没有半点马虎。 至此,张师诚大悦。此后,林则徐受到张师诚4年的倾囊栽培,也造就了他的治国才干。(耿景辉)素材运用林则徐刚正不阿、精忠报国的品质为世人熟知,但他成为一代英雄,还与他胸有文采、踏实为官分不开。临危不乱,认真勤奋,一份大年夜的奏折让他脱颖而出。的确,他是在恰当的时刻把握住了机会。 29、华莱士:永远的追问者 迈克·华莱士,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着名新闻杂志节目<60分钟>主持人,美国电视界“教父”级的人物,于当地时间4月7日晚去世,享年93岁。 --> --> --> 1986年9月2日和2000年8月15日,迈克·华莱士曾分别对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和江泽民进行过专访。在这两次高端而有深度的访谈之中,谈笑风生、针锋相对的迈克·华莱士,开始被中国人所认识。 华莱士自1951年起,创办并主持了“迈克·华莱士访谈”“深夜追击”“60分钟”等一系列震撼美国和世界的新闻栏目。他的节目以咄咄逼人、刨根问底、穷追猛打的强硬风格而着称,人们总是能看到他勇于追问那些人人想问,却又无人敢问的问题,这使得他在美国舆论界褒贬不一。 喜欢他的人说他是正义的化身,完全履行了“正直、顽强、公正”的新闻承诺;反对者则认为他哗众取宠、胆大妄为。 然而,华莱士对此却亳不理会,并乐在其中。 他在镜头面前一如既往地放肆、张扬、深入,真实奠定了调查式新闻的标准,同时也在实践着他对于新闻顽固、执着甚至有点偏执的信念。 那种喃喃自语、靡靡之音、浅尝辄止、庸俗市井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新闻,在这个“娱乐至死”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