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感召力:撬动心灵的力量从哪里来 ——第38集团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闻调查 ■本报记者 费士廷 李建文 武元晋 85年前,福建上杭古田,毛泽东伏案起草《古田会议决议》时,郑重写下“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 85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伴随着我军成长、壮大,激励将士,凝聚力量,成为我军的政治优势和“看家本领”。 时代在变,人在变,使命在变。今天,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环境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怎样传承光荣传统,让思想政治工作充满时代性和感召力?记者深入第38集团军调查采访。 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抓活思想。教育要走出接地气不够、联系实际不紧的现实困境,往深里想、深里做,必须最大限度贴近官兵、贴近实际—— 撬动心灵,要善于调查研究发现真问题 这是一个看似平常、却值得深思的故事。 大学生士兵樊首品有段时间情绪低落,训练没精神,有时还压床板。连队干部觉得他是体质弱,怕苦怕累,根子是报国强军的意识淡薄。 连队就此组织了一次专题教育。没想到,却引来了樊首品的质问:我是硕士研究生毕业,要找份体面的工作并不难。如果我不是想报国,我来军营干什么!如果我怕苦怕累,我在地方过舒适日子就行了,还来训练场干什么!一连串的质问,让连队干部有些措手不及。 事后,樊首品颇为委屈地说:“是人,谁没有个曲曲折折。”原来,他相恋多年的女友分手了,这种事他怎能说出口。 教育没找对“病根”,想当然地树一个靶子,撬动心灵自然无从谈起。 如今,樊首品已经退伍返乡,但他的一句感慨至今令教育者警醒:“有时,参加教育是一种煎熬。”这位高学历战士的感慨也许有些偏激,却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接地气不够、联系实际不紧的现实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类似的现象并不少见:有的搞教育忽视调查研究,一厢情愿坐在办公室里设问题、树靶子,人为设置伪问题甚至假问题;有的教育囫囵吞枣,一人感冒、大家吃药;有的把背记多少题、记多少笔记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检查工作只看时间落实没有,不注重看效果怎样、行动怎样,形式上轰轰烈烈,效果却差强人意。 我军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思想政治教育是特有优势。我们不禁要问: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会出现了这些问题? 集团军政委邹运明说:“归根结底是开展教育的动因和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偏差,有的单纯地为完成任务、落实计划去搞教育,为教育而教育,把精力过多放在出材料、出经验上,搞自我服务、自我评价、自我循环。” 思想政治教育是为解决问题而存在的,针对现实问题发挥引领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功能,是教育的全部价值和意义所在。85年前,古田会议之所以能提出一整套教育理念、对策和措施,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直面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绝对平均主义等错误思想,实事求是地回答了一系列时代课题:要不要坚持党对红军的领导、怎样领导?红军向哪里发展、怎样发展?红军完成什么任务、怎样完成? 回望古田,历史已经昭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要走出“接地气不够、联系实际不紧”这一现实困境,必须奔着现实问题和活思想去,想方设法发现官兵的真实思想问题。 人的思想千变万化、千差万别,要发现真问题并不容易!今天的社会环境从封闭到高度开放,官兵结构从相对单一到日益多元,官兵之间的隔阂多了,距离远了,基层官兵经历复杂多样,思想多元易变,思想隐蔽性明显增强。调研中,有些基层带兵人说:“不少战士有了困惑,遇到难题,宁愿找老乡同学甚至网友倾诉,也不愿意对我们讲。”还有干部感叹:“有的战士接触面广,信息渠道多,思想变化快,有时探一次家变一个样,上一次网一个想法,接个电话又一个念头。” 那么,活思想究竟该怎样抓?真问题到底该怎样找?在一次次座谈中,部队官兵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开出了这样的“药方”: 他们说,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 “搞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牢固确立为解决问题而开展教育的思想。”某团政委张艳阳说,只有如此,才能自觉以艰苦深入的作风发现问题,以望闻问切的方法分析问题,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解决问题,让教育回归到它的本身使命上来。 “搞教育贵在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某装甲师司令部直工科长刘勇说,要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能搞无病呻吟;要坚持谁有问题就解决谁的问题,不能搞一锅药汤大家喝,一剂药方大家吃;要坚持问题到什么程度讲到什么程度,既不能扣帽子、贴标签,也不回避、绕道走。 他们说,要眼睛向下,扎扎实实搞好调查研究。 重访古田,在新泉“望云草堂”简朴的小厅里,两张并合在一起的四方桌上放着一个瓦茶壶、十几个粗碗。当年,为调研红四军官兵的真实思想情况,毛泽东在这里召开了红四军大队长、支队长、支队党代表、士兵等一个又一个调查会,为古田会议成功召开做了充分准备。 “教育面对问题来自基层,发现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像老一辈革命家那样,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集团军宣传处长郭创立说,“教育实施之前,要把扎实深入的调查研究作为首要工作,要有满腔热情,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而不是蜻蜓点水,简单问几句,发一张调查表了事。” 他们说,要善于从基层官兵利益需求中把握思想脉搏。 重温《古田会议决议》,我们不难发现,类似“坚决废止肉刑”“废止辱骂”等注意贴近人的利益和诉求做教育感化工作的规定,比比皆是。 回顾党的历史,从“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所有成功的宣传教育,都离不开利益这支“看不见的手”。 时代在变,教育的起点和落脚点没变。某师政委武景润说:“当前,像吃穿住行等与官兵紧密相连的利益问题,早已不再成为问题,但是,在事关进退去留、成长成才等利益关系调整及利益诉求引发的思想和心理波动,仍然是官兵现实问题和活思想的主要内容。只要善于从利益动因上着手,就能发现官兵的真实思想问题。” 教育面对的问题在基层,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在基层。让教育说到官兵心坎里,激起官兵思想共鸣,就要顺应青年官兵认知方式和行为特点创新方法手段—— 撬动心灵,要在与时代同行中探索真办法 采访基层干部,他们几乎都有一个相同的感叹:搞教育难。 今年正逢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指导员张健结合甲午战争给连队上一堂教育课。当他讲到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时,曾经是河南师范大学历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新兵王斯当即站出来:“指导员,你讲的数据不对!”接着,王斯把慈禧当年做寿修了哪些工程、前后花费多少银两,讲得有根有据,有些史实张健都是头一次听说。 指导员陈霄说,以往,指导员拿一本《心灵鸡汤》就能上一堂很好的教育课。现在不行了,你给战士讲名人励志的故事,战士立刻问你是否知道名人的父亲是谁?随后,他能讲许多令你想不到的东西。 两位指导员遇到的问题,正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境况:随着时代的变化,被教育者的思维、眼界、知识储备正发生急剧变化,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先看教育对象。据某团对2004年至2013年新兵的追踪调查:独生子女比例由16%上升到62%;大学生士兵具有3年以上社会经历由18%上升到60%;对军营硬件设施满意度由80%下降到50%。该团今年入伍的300多名新兵中,大学生士兵占到21%。入伍前,他们大多是“电脑控”“微博控”“手机控”,除了睡觉,基本上电子产品不离手……基层官兵之间经历、经验、知识、年龄等“倒挂”现象已客观存在。 再看教育手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官兵们上教育课,“广阔天地是课堂,煤油灯下抄书忙”;八九十年代,“一块黑板一支笔,拿着教案念到底”;进入21世纪,“电脑成为新帮手,眼神随着课件走”。 当前,互联网正以几何级速度飞速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4G时代已悄然到来,社会正由封闭阔步迈向信息化。 人们不禁要问:在这样的时代,在这样的被教育者面前,思想政治教育该何去何从?我们的教育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方法? 85年前,面对红四军党内单纯军事观点、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挑战,古田会议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一整套教育理念、对策和措施。比如,规定了党员教育10种材料、18种方法,提出了著名的10大教授法;明确了士兵政治训练的19项学习材料和上政治课、早晚点名说话等6种教育方法,开创了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先河。 今天,我们的办法从哪里来? 要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发挥基层官兵创造力,坚持从形象生动具体可感进入,接地气、有兵味。 教育面对的问题在基层,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在基层。记者一路调研,部队教育者的种种探索让人耳目一新。 某团榴炮一连指导员侯立阳回吉林老家探亲休假,带回一张河北保定地图。看到地图,家人没仔细看,就忙着在图上找自己的家。侯立阳用这次探家经历启示新战士:每个人情况各有不同,要实事求是设立自己目标,别拿别人的地图找自己的路。 上士张志高刚入伍时体能考核垫底,被编入了炊事班,一度心灰意冷。令张志高意外的是,连队干部骨干并没有批评他,而是给他出了两道计算题:0.99的365次方等于几、1.01的365次方等于几。张志高告诉记者:“第一题答案是0.03,第二题答案是37.8。365次方代表一年的365天,1代表每一天的努力,1.01表示每天多做0.01,0.99代表每天少做0.01。365天后,一个增长到37.8,一个减少到0.03,这则公式告诉了我努力的意义。” 从此,揉面、甩面,成了张志高练习手臂力量的运动操;练习深蹲,他背着背囊、腿绑10公斤重沙袋……第二年,团里组织军事比武,张志高作为唯一报名参赛的炊事兵,以59个引体向上的成绩打破全团记录。后来,张志高进了战斗班,当了班长,在集团军、师、团各级比武中斩获了20多项冠军。 某师副政委陶泳说,随着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交流”方式的流行,最好的教育不见得就是精心准备的一堂课,它也许是特定时机和环境下的一句鼓励、一条微信、一次交流,甚至是欣赏一部微电影、微视频。 某师政治部宣传科长许建辉说,随着以“把力量联合起来,给其中的每一个成员使用”为思想的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可以设法构建一个到达每个单位甚至个体的高速、高品质城域网络,形成一个互动共享的教育大平台,实现个体与个体、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即时交互和交流。 某防空团副政委陈国良说,在一个人人即媒体、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应鼓励官兵在政工网上当版主、写博客,开论坛、记兵事,用自己的“麦克风”表达自己的声音,人人说、人人听,基层官兵不再是教育的旁观者,人人都是参与者和传播者。 办法要实要管用,归根到底还要依法施教。几乎所有施教者都说,《思想政治教育大纲》从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上,规定了计划、准备、授课、活动、讨论、总结等六个环节,总结出了课堂教育灌输、群众自我教育、随机教育启发、典型激励警示、仪式庆典激励等13种方法,是实施教育的基本依据,只要坚持虚功实做,久久为功,科学抓、抓到位,就能抓出成效。 教育的感召力首先来自真情的感染力。教育拨动官兵心弦,必须学会运用情感提升教育效果—— 撬动心灵,要面对面心贴心投入真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上士范洪川,至今仍然无法忘记11年前的那堂课。 “那是我新兵下连第一课。当时,我们都坐在连队俱乐部里,指导员邓东平什么也没拿就走了进来。他讲课的主题,是‘我们红二连的兵应该有个兵样’。先说到战争年代连队是怎么打仗的。当年,连队攻打无名高地时,老连长一声吼,手榴弹一炸,把敌人打得稀里哗啦。他很投入,讲得激情四射,把我们的心都抓住了。后来,他又讲到训练尖子张小兵怎么成长,生病后班长怎样帮他熬药,退伍时又如何舍不得走,俩人在屋里抱头痛哭,指导员边讲边流泪……听了他的课,我就觉得这个连队不赖,发誓要好好干。” 11年前的一堂课,授课者靠真情打动了范洪川,也激励了范洪川。范洪川当班长10年,带出了近百名骨干,现在连队9个班长,7个曾是他带的兵。 教育的感召力,首先来自真情的感染力。有人曾形象地比喻说,如果把教育比作一道菜,技巧只是其中的花椒大料,而真情则是提摄百味的盐。 从调研情况看,教育者缺乏感情投入,忘了撒放真情这味“盐”,是教育缺乏成效的原因之一。 采访中,基层官兵反映说,有的上教育课精力不集中,心不在焉;有的课清淡如水,没有一丝情感流露;有的教育者居高临下,动辄就是要注意一、二、三,我讲你听;有的处处以领导、老师自居,自己永远是对的,教育别人是天经地义;有的自说自话,只讲自己的理,不顾官兵的情,只说自己的话,不想官兵的苦。以至于有的战士讲,现在一些指导员讲课是:想听的听不到,不想听的一大套,讲的不是我想要的,不如回去睡会儿觉。还有的教育者搞一些假大空的东西,甚至忽悠人、糊弄人。 个别谈话“须站在同志的地位,用诚恳的态度和他说话”;对伤病员“注意不充分”“不理问”;“官长,特别是和士兵接近的连上官长,应当随时看视伤病兵,晚上替他们盖被窝”…… 集团军政治部副主任王忠明在院校时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史,每次重温《古田会议决议》中这些字句,眼睛都有些湿润:85年前,党的领导人早已告诉我们增强教育感召力的方法——解决好对官兵的感情和态度问题。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某装甲师一位机关干部被确定转业后,思想上想不通,不愿走。师政治部主任王德利把这名干部请到自己的办公室,真诚地询问他的难处,认可他为部队所作的贡献,像大哥一样给他讲今后的路应该怎样走。中午,与他一起在办公室吃盒饭。两个小时后,这名干部终于跨过了“转业”这道坎。 人都有情感的需要,教育者心怀至诚关爱,教育就能凝聚兵心,获得共鸣和回应。某装甲团一营教导员刘德平对战士特别关心,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怎么办?战士李博刚下连时经常生病,医生说吃牛肉补补,他当即让家属买来牛肉给战士吃。别人说,那样管用吗?刘德平说,管不管用我不知道,我知道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医生说吃牛肉,家长一定会去买。官兵们说,刘教导员讲课特真诚,就像拉家常,我们都觉得与他距离特别近,特别亲,愿意听他的。 抚今追昔。从古田一路走来,时代环境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深刻的、持久的,跟进中有滞后,适应中有不适应。记者相信,只要全军思想政治工作者坚定信心,孜孜以求,在适应环境变迁中有所作为、有所必为,胜利之师的“精神密码”就会永远掌握在我们手中! |
相关阅读:
- [ 10-27]永远的生命线——写在古田会议召开85周年之际
- [ 01-01]革命老区福建上杭建成古田书画院
- [ 07-18]红色遗存:古田会议永放光芒
- [ 04-03]交通运输部副书记翁孟勇一行瞻仰古田会议会址
- [ 02-24]《古田会议》入选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
- [ 12-07]红色文化论坛在榕举行 代表们提出不少创新见解
- [ 12-06]福建艺术节参演剧目话剧《古田会议》剧照
- [ 10-15]总政援建的古田会议精神主题雕塑上杭揭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