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你应该知道的福建抗战历史知识> 福建抗战仁人志士 > 正文

“国家元首”林森的抗日情结

2015-04-20 16:06:44 何立波 来源:江南时报  责任编辑:金婷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林森

1932年至1943年,林森任国民政府主席,毕生尽瘁于中华民族解放事业。抗战期间,始终恪守反对日本侵略的原则立场,为坚定国人的抗战斗志,阻挡恐日投降逆流,发挥了独特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唁电称赞:“领导抗战,功在国家。”

C:\DOCUME~1\X61T\LOCALS~1\Temp\msohtmlclip1\02\clip_image002.jpg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签署对德意日法西斯宣战令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部开始分化,一些开明爱国人士主张积极抗战。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就是这样的一位人物。林森作为国府主席,被人们称为“国家元首”。在抗战时期,林森的职务虽然只是一种荣衔,但是他还是为抗战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受到了人们的敬重。

一二八事变后,疾呼“团结一致,共赴国难”

林森正式当选国府主席不到1个月,上海一二八事变就爆发。

日军进攻上海后,南京受到了严重威胁。1932年1月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洛阳。3月,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在洛阳召开,议决以洛阳为行都的同时,把西安改称西京,作为陪都。出任国家元首仅1个多月,国民政府就被迫迁移,林森对时局充满忧虑,大声疾呼“团结一致,共赴国难”。在政府迁到洛阳后,林森号召人民坚持抗战,百折不挠,奋斗到底。

淞沪抗战期间,蒋介石、汪精卫并无抗战的勇气和决心,对抗战消极观望,并积极准备与日本政府协商停战。1932年2月24日,林森却在洛阳对记者发表谈话时坚定地表示:“外交问题,政府不屈服,国人亦自身奋斗,始有出路。”3月3日,在国联以及英国驻华公使的斡旋下,中日双方停止军事行动。4月15日,中日谈判正进行中,林森又在上海发表谈话:“当此强邻压境、危急存亡之秋,与其屈辱图存,毋宁坚决抵抗。纵或失败,亦有光荣。我国军火财政,虽两俱不充,但本人以为除坚决抵抗外,绝无委屈妥协之可能。本人忝主中枢,当以国家为前提,努力去做,各党派意见虽杂,但抗日御侮,必人同此心,否则同归于尽。”

显然,林森对蒋介石的妥协政策极为不满。

卢沟桥事变后,成了“抗战元首”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2日,林森在对当前时局应有的认识中指出:“我们的领土主权若是受到侵害,甚至危害到我们整个国家的独立生存时,那么我为维护国家的独立生存起见,便只有起来抗战……不抵抗,便只有灭亡,还说得到和平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林森关于全面抗战和持久战的论述。8月16日,林森在国府纪念周演讲时就以《保卫国土是全国军民应尽的天职》为题,强调指出:“全国国民也应该深深认识目前我们国家所遭遇的危难,把保卫国土看做每个人自己应尽的天职,协助政府,奋斗到底,以达到我们最低限度生存的目的。”

在1938年的元旦讲话中,林森分析比较了中日两国的国力,明确提出了坚持长期抗战,必将取得最后胜利的观点。林森不仅从军事上,而且从政治、经济、道义、国土资源、国际力量的支持等方面对中日双方的国力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日本只能得逞于一时,最终必然失败;中国在军事上虽然一时失利,但只要坚持长期抗战,最后必将取得胜利。

林森在抗战之初,就能够提出持久战的观点,并且还注意到“民众运动”也是“长期抗战的条件”,是很难能可贵的。

七七事变后不到5个月,日寇占领了上海,威胁南京。1937年11月17日,国防最高会议决议中央政府迁往重庆。离开南京时,林森已经70多岁,他到国府会场向蒋介石等人辞行说:“我已是古稀之人,将来是否能回到南京,已不敢作想,但你们一定要坚决抗日,肯定会取得胜利!”

1938年底,身为国民党副总裁的汪精卫投敌叛国。1939年1月1日,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开除汪精卫的党籍,国民政府也重申要严惩汉奸。林森发表元旦讲话指出:“偷生怕死,卖国求荣就是汉奸。这种人虽然暂时保了性命,得了小小利益,但是遗臭万年,上辱没了祖先,下贻害到子孙。一到敌人用不着汉奸的时候,仍旧免不了送命,或者精神受到了惩罚,天天在苦痛之中,永远作不得人。明末的吴三桂,就是一个例子。”

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政府。此前,汪精卫致电林森,恳请他到南京就任所谓的“国民政府主席”。这理所当然地遭到林森的严辞拒绝。汪精卫于是表示“谦逊”,宣布就任“代理主席”,“虚位以待”林主席。林森则发表广播讲话《痛斥汪逆伪组织》,“希望全国军队和人民,无论南北东西,都要各尽各的本能,各守各的岗位,齐心协力,团结精神,坚持抗战立场,肃清汉奸。”

C:\Documents and Settings\X61T\My Documents\91 PC Suite\001G{EG5PJ2GVG]9KCDTV(P.jpg

民国三十一年抗战期三巨头蒋中正、林森和周钟岳亲笔签名委任状

林森病逝后,毛泽东作出高度评价

1943年5月10日,林森在处理好公务回官邸途中遭遇车祸,头部受伤,由此埋下中风的祸根。12日清晨,林森要会见挪威公使,此时他已感到力不从心,但仍然坚持上车。一到政府,林森就不能行动,呈半身不遂症状。几天后,林森病情恶化,心脏衰弱,意识模糊,经抢救病势稍为缓和,但不见好转。8月1日下午,林森逝世,享年76岁。

林森逝世后,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为林森举行了隆重的国葬。重庆市民闻悉林森逝世噩耗后,机关商店均下半旗志哀,全市停止娱乐宴会。各国驻华使馆也下半旗以表崇敬。

林森不仅受到国民党及舆论的广泛赞誉,而且也得到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评价。8月4日,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亲自起草致林森治丧机关的唁电:“重庆国民政府林主席治丧机关公鉴:国府主席林公领导抗战,功在国家,兹闻企逝,痛悼同深。谨此致唁。”

这个唁电,虽然言辞不多,但分量颇重。中共领导的《新华日报》还于8月3日发表《林主席嘉言钞》,把林森生前的“嘉言”归为爱民、重民权、伸正义和讲谦逊四类,进行宣传。可见,林森的思想及其言论有弥足珍惜之处,对于团结抗战、遏制投降逆流、解决民生问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符合全民族的根本利益,也赢得了中国共产党的尊重和赞赏。

头像有幸上了中华民国钞票的有三人,即国父孙中山、委员长蒋介石以及国民政府主席林森。1944年,国民政府将福建闽侯县更名为林森县,民国时期中国以人名命名的县级以上地名仅中山、林森、(卫)立煌三地。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