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 研究著述 > 正文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哲学思考

2015-05-20 16:01:17 冷溶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郑思楠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不久,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安排学习辩证唯物主义,习近平同志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条件对其作了深刻阐述。此前,中央政治局在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安排的是学习历史唯物主义,习近平同志就如何认识全面深化改革规律作了深刻阐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两次安排学哲学,都与“四个全面”有关,这是有深远考虑的。只有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这个根本上加以学习,我们对“四个全面”才能理解得更深透、落实得更有力。

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他还指出,安排这两次学习,目的是推动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更全面、更完整的了解,以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这为我们从哲学上深刻理解“四个全面”提供了有力指导。

必须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把握现阶段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从客观世界的实际出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我们面对的最大实际,要坚持这个判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直接体现了这一要求,其他三个“全面”都是根据这一最大实际、为保证实现这一目标而提出的战略举措。同时应看到,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基本国情的内涵发生很大变化,要使主观世界更好地符合客观世界,就必须准确把握现阶段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这也是需要面对的客观实际。“四个全面”是根据这两个客观实际提出来的,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明确“全面”“协调”的总要求,强调“建成”“深化”“依法”“从严”,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都明显带有今天问题的特点和工作要求。今天问题的特点,决定了今天理论的特点。

必须正确认识物质与精神、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精神,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四个全面”正是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提出来的。同时,精神对物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具有反作用,而且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这就要求在学习理解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时高度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我们提出中国梦,就是要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注重思想建党、坚定理想信念,都是强调重视这种反作用。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敢于面对矛盾,及时化解矛盾。问题就是矛盾,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矛盾无时无处不在,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据此,必须承认矛盾,对矛盾不能视而不见。按照矛盾运动规律,矛盾会发展变化,不及时解决,就会积少成多、堆积成山,进而转变性质、不可调和、酿成激变。“四个全面”就是针对现阶段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它让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清晰、对化解矛盾的主攻方向更明确。这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强烈的问题意识和不回避矛盾、敢于担当的精神。

必须坚持全局观,同时把握重点,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然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就要有全局观,对所有矛盾进行全面、充分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而矛盾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的,所以在解决矛盾时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按轻重缓急分先后顺序,逐次解决。“四个全面”正是这样。首先着眼全局,经过全面实践和深入调查研究,所有情况都了然于胸,再从中抓住最关键最主要最急迫的问题加以解决。每个“全面”也是如此,注意处理好总体谋划和“牵牛鼻子”的关系。如全面深化改革包括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重点是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