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更多细节 寻找长征精神的真谛 透过老区今昔 探寻长征精神的传承
我省百名青年新闻人组成采访团,兵分两路重走长征路 本报作为厦门地区唯一纸媒,特派两位记者参与
【编者按】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的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它就像一条红色飘带,始终闪耀着光芒。
而今80年已然过去。
当青年新闻人沿着红色飘带的轨迹,重新踏上当年的征途,他们希望的是,发现历史之中更多的细节,让活生生的故事告诉自己长征精神的真谛;他们更希望的是,透过革命老区的今昔剧变,探究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出发!
采访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本报记者在启动现场接受同行媒体采访。
本报讯 (文/图 特派记者 何炳进廖闽玮)昨日,由省委宣传部和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青年新闻人 重走长征路”大型联合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在福州举行。
创新
年轻记者带领大学生 组成百人采访团
启动仪式现场,采访团接过“青年新闻人重走长征路”队旗。
此次采访团由福建省内17家媒体的年轻记者,还有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0名学生,共百余名青年新闻人组成——厦门日报作为厦门地区唯一的纸媒参与其中,特派出两位记者跟团采访。
在接下来的8天行程里,采访团将分为三明、龙岩两个分队,深入宁化、清流、明溪、建宁、新罗、长汀、上杭、永定等地。邓子恢、林攀龙、刘德芳……这些名字背后都有着怎么样荡气回肠的故事?工农红军部队成立旧址、毛岭保卫战旧址、石壁陈塘村红军医院旧址……这些旧址的斑驳痕迹上,又记录了什么样战火纷飞的场景?
这个百人采访团,创新式地以年轻记者带领大学生采访的模式,将以青年人的视角和触觉,在重走长征路的途中,重新接近宏大历史背后的细节,着力观察革命老区翻天覆地的全新变化,仔细探究长征精神在漫长80年间的传承与发扬。
期许
探寻先辈足迹 让自己得到磨炼和成长
“听我父亲说,他的太爷爷吴星是‘永定暴动’的参与者。”来自厦门大学的学生吴筱琼说,父亲还告诉她,在永定老家的金砂暴动纪念馆,曾曾祖父的名字赫然在列,“这让我十分震惊,永定还有太多的故事在等待我去发现。”
同样倍感激动的还有来自厦门大学的郭玉红,“不仅可以去看看前辈们曾经艰苦跋涉过的地方,还可以从新闻人的视角看看现在的变化。在历史和现代中穿越,是一个绝佳的视角。”
启动仪式现场,来自厦门电视台的记者熊伟说,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深入了解长征历史,近距离感悟长征精神,取得进一步的磨炼和成长。
海峡教育报的记者黄硕思认为,作为青年新闻人能参加本次活动十分荣幸,不仅锻炼新闻业务水平,还能进一步了解红军长征历史。再次踏上昔日的长征出发地,他不只对未来行程充满期待,同时也希望借此机会做好大学生的传帮带工作,尽己所能,指导他们写出“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冒热气”的新闻。
【记者手记】
近距离才有感悟
有脚步才有温度
本报记者 廖闽玮
出发前几天,得知我要参加“青年新闻人重走长征路”活动,妻子问我:“长征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一愣,干巴巴地告诉她:“毛主席说过,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妻子仍是一知半解,实则因为我自己也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生在和平年代,对于长征,我只有知识,所有的了解都从纸上得来。
我十分感谢这次活动,让我有机会近距离地探寻“长征”这一事件发生时的细节,穿过80年历史,将纸上得来的“冷冰冰”的知识升级为“有温度”的感悟。看着行程安排表,红军东方军司令部旧址、毛主席旧居、石壁陈塘村红军医院旧址等赫然在目,我期待着这些地方,能将我带回那个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时代,让我深入领会长征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