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电能替代目标达4500亿千瓦时
2016-11-08 16:37:52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邢晓宇 我来说两句 |
11月7日,国家能源局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中对电能替代提出的目标是4500亿千瓦时,并且规划还明确了现货市场建设时间表。要求2016年启动东北地区辅助服务市场试点,成熟后全面推广。2018年底前,启动现货交易试点;2020年全面启动现货交易市场。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中国进入电力过剩的阶段,给了电力交易发展很好的条件。尤其东北地区电力过剩的非常厉害,他们有更好的条件来推动,相对能够取得更快的进展。如果能够在4年间全面启动现货交易市场,这对电力市场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 规划从供应能力、电源结构、电网发展、综合调节能力、节能减排、民生用电保障、科技装备发展、电力体制改革8个方面绘制了电力发展的“十三五”蓝图。 在民生用电保障上,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将立足大气污染防治,以电能替代散烧煤、燃油为抓手,不断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加快充电设施建设,推进集中供热,逐步替代燃煤小锅炉,积极发展分布式发电,鼓励能源就近高效利用。 “目前我认为主要是大量的散烧煤和原油的消费是造成现在这个雾霾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黄学农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大量散烧煤未经洁净处理直接燃烧,使大量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这是考虑电能替代的主要背景。现在的汽车、机场等辅助动力装置,靠港船舶使用燃油方面,也是大气污染排放的主要源头。 黄学农对比说,我国每年散烧煤据统计消费大概在7亿~8亿吨的水平,占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的20%,这个量是相当大的,主要是采暖小锅炉、工业小锅炉、农村的一些生产生活领域,与美国、欧盟相比20%散烧煤的水平是相当高的。 与散烧煤、燃油等能源相比,电能具有清洁、安全、便捷等优势。对此,规划中提出的电能替代目标是4500亿千瓦时。 黄学农指出,按照这个目标,“十三五”末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27%,电能替代的意义非常大。 在电能替代的具体布局上,规划也是优先布局清洁能源。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韩水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电源结构优化的过程中优先布局清洁能源,在电力电量平衡的时候首先平衡水电、风电、光伏和核电,然后看这些电源能否满足电力需求,差额部分再用气电、煤电进行补充。 对于煤电方面,黄学农表示,煤电这几年通过节能环保改造,排放水平大大降低,无论是电能替代利用的是可再生能源发电,还是燃煤发电的电量,对分散燃煤的替代都会对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做出重要贡献。 明确现货市场建设时间表 对于推进电能替代上,实际上,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首次将电能替代上升为国家落实能源战略、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 在实践中,电能替代存在成本的问题。姜克隽表示,如果直接用电加热替代煤,那么效率比较低,使用热泵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如果用热泵的话,系统相对比较贵,并且电价较高。 不过,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电能替代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如果热泵采取分布式供热的话,经济性是可行的。“因为民营市场的竞争,热泵技术发展很快。4000元到5000元就可以买一个很好的热泵。”他说。 目前,一些地方也出台了补贴政策。例如,江西省对电能替代项目给予新增电费支出40%的运行成本奖励,以及不超过投资额30%的建设成本奖励。 电力体制改革上,规划提出,组建相对独立和规范运行的电力交易机构,建立公平有序的电力市场规则,初步形成功能完善的电力市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核定输配电价。2017年底前,完成分电压等级核定电网企业准许总收入和输配电价,逐步减少电价交叉补贴。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明确了现货市场建设时间表。要求2016年启动东北地区辅助服务市场试点,成熟后全面推广。2018年底前,启动现货交易试点;2020年全面启动现货交易市场,研究风险对冲机制。 此前,7月19日,国家能源局下发通知要求做好京津冀电力市场建设工作,提出按照股份制组建京津冀电力交易机构,要具备同步开展中长期和现货交易能力。 韩晓平指出,发用电量不能全部通过市场交易。一些稳定的电力需求还是要通过长期协议来实现,比较良性的市场状况应该是,一部分电在长期协议之下,还有一部分电进行现货交易。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