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青乡崇际村位于泰宁县北部,距县城18公里,距乡集镇3.5公里,全村区域面积为13.5平方公里,辖8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433户,1638人,全村从事旅游相关行业人数300余人。现有耕地2957亩,山林面积23680亩,其中生态公益林12000亩,竹山面积4370亩。
崇际村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核心景区上清溪在崇际村境内逶迤而过,还拥有九龙潭、红石沟、落石湖等风景名胜区,每年来上清溪、九龙潭景区的游客达30余万人次。崇际村文化气息浓厚,传承了“道教音乐”、“元宵闹桥灯”、“山歌”等民间民俗文化,保留了树德堂等人文景观。崇际村土特产品丰富,拥有游浆豆腐、稻田鱼、泥鳅、油茶、米酒等一批农家土特产品。崇际村区位优势明显,距县城仅18公里,交通极为便利,地处核心景区上清溪上游,为游客必经之路,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崇际村配套设施完备,拥有游客服务中心1个,能容纳100余辆车辆的停车场1个,容纳100人同时用餐的农家餐厅2家,景区纪念商店2家、家庭旅馆10余家。
崇际的水:水,乃生命之源。定位“水趣崇际”,“杉阳山水甲闽西,堪鼎九曲与支提。危寨名峦广搜索,最后得有上清溪。编竹为桴窥溪户,铁壁衔天开鬼斧……”《入上清溪》(明•礼部主事池显方)池显方(可上网查询)曾经到泰宁上清溪并为上青留下第一篇游记。讲到上青崇际的水就不得不讲上青崇际的美食了,崇际的游浆豆腐、稻田鱼、泥鳅、田螺在泰宁有名气因水质好,说明崇际的水养人,与养生融合。上清溪、九龙潭、生态河道、涌泉斗井(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放生池(鲤鱼跳龙门故事,97年,时任省委副书记的习大大前来上清溪考察旅游工作,。。。。。。)
崇际的豆腐:游浆豆腐是泰宁县民众常吃的一种食品,以上青乡制作最好,细嫩爽口,犹如吃鸡蛋羹,不但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还有美容养生之功效。在上青乡本地有这么个习俗,每年春节前几天,家家户户忙碌于做游浆豆腐,多的五、六锅,最寒酸的家庭也要做一锅。坊间民谣盛传“一块豆腐百年酵,一口咬下味百年”,讲的就是上青的游浆豆腐。上青游浆豆腐从选豆、磨浆、煮浆甚至水质都非常讲究。豆子必须是当地选种而出,大小0.5厘米左右,而且放入嘴里嚼要有清脆之声方可,太大会导致浆粗,太小不容易出浆,太硬影响口感,为了选优质的豆子有时甚至要发上几个小时,真可谓百里挑一;磨浆必须人工用石磨18圈每分钟匀速且顺时针研磨,同时加上两调羹从山上引流的泉水,太快亦或者水加的太勤,会导致浆稀从而影响煮浆,太慢亦或者加水太少会导致浆粗且不易出浆从而影响质感。更为重要的是上青游浆豆腐不用盐卤,不用石膏,而选用陈豆浆作为酵母凝聚豆腐,酵母盛放在一大缸木桶中,按一定比例,逐渐加入适量发酵变酸的母浆,然后用松木制成大木瓢在豆浆中慢慢游动,待豆浆凝聚成块后,将木桶盖紧片刻,豆腐脑沉淀下来和浆水分离,再把豆腐脑舀起来分成若干版,压干即成为游浆豆腐。看到这个有种想自己亲自操作的冲动,而上青民俗馆这里就有现成的设备和工具,只要时间允许,每位游客都可以感受整个过程并且品尝自己做的成果,让游客在分享美味的同时,也能体验一回豆腐制作的乐趣。很多游客都是奔着崇际的豆腐而来,吃一碗城里吃不到的豆腐花、游炸豆腐,吃一回豆腐宴,再带一点豆腐干回去展示下自己的厨艺。
崇际的道教:上青乡的上青二字就源自道教,上青道曲是宋代道教清徽派流传自此,其中上青黎姓道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传该坛自南宋绍兴时代泰宁上青崇化堡道士黎六三开始,坛号为万法雷坛,经过父子、兄弟相传、代代承继,一直传到27代嫡孙黎基求手中,历时800余年的历史;其道师和从业人员被称为“魔郎仙”,“魔郎仙”尤以明末道师黎立城最为出名, “县衙显法归天”的传说故事在坊间口口相传。而道教音乐常与斋醮科仪活动相配合进行的,但由于上青处于深山的特殊地理条件,较少受到外界干扰,保存了较多古代道曲、祭祀音乐和演唱曲调元素,它以独唱、吟唱、齐唱声腔音乐和打击乐、钟鼓乐及吹奏等器乐形式,俨然已成为我国传统民间文化中濒危的一朵道教音乐奇葩。看着道士头戴如意冠,身穿八卦双龙道袍,鼓乐响起,认真的听着道师高唱《开坛赞》《神农赞》《三官颂》《天皇宝诰》《上清宝赞》《开天门》等经曲,仿佛步入经典音乐圣堂,让人不经感叹传统文化魅力之巨大。
崇际美食四宝:豆腐、稻田鱼、泥鳅、米酒。
崇际民俗:桥灯、道曲
民俗活动:
3-4月,踏青赏花主题游。油菜花、春笋、丹崖采茶、农耕体验等,品尝暖菇包、碧玉、笋制品等。
5-7月,帐篷节:玩水、捉鱼、品鱼、烧烤等体验活动。
8月,七夕乞巧风俗体验:乞巧习俗、道曲、茅担舞
9-10,帐篷节:
农历12月:杀年猪、吃豆腐、送春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