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强:山路十八弯 穿越藏川线
2019-08-07 08:56:36 来源:福建第九批援藏队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
郑晓强 图片来源:福建第九批援藏队 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政府出发,经停昌都市江达县政府,最终抵达四川甘孜州藏族自治区炉霍县——早上8点半出发,晚上7点多到达,百度地图显示的路程为600多公里。这是近日我公务出差采访的行程,也是我第一次接触传说中的国道317藏川线。 藏川线的险,是闻名遐迩的。 一路走来,都是风景。我喜欢窗户外的草原。福建多丘陵,树木长得好,但记忆中很少有整片的大草原。走在藏川线,车窗外满眼是青青的草,顺着一个个坡,连绵不绝,构成了歌里“连绵的青山百里长呀”的诗情画意。如果说草原是“不变”的基色,这里的山则多了“变”的韵味。眼前的山,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爬满草,偶尔有几棵树的“绿山”;一种是裸露黄土或石头,有着一道道横纹,缺少绿意但更显威严的“石山”;一种是在视线的远方,明显比近处的山更高耸,山坡是岩石,山尖是白色,我猜想是“雪山”。头顶蓝天白云,一路溪流相伴。而相间其中的藏族特色民居或寺庙,尤其钟爱朱红,是那种刚洗过似的新鲜的朱红色,成了天地间蓝、青、绿、白、黄之外的又一配色。偶尔会有牧人,在放牦牛,或放绵羊。看着成片的草原,我突然羡慕起这些可爱的生物——漫山遍野都是你们的食物,我们只是过客,你们才是这片大自然真正的主人。 玫瑰如果不带刺,也许不会那么美。藏川线的险和美,也是辩证统一的。它是一条自然之路,既让人沉醉,又让人敬畏。 走在藏川线,我的情怀开始泛滥。 翻了一座山,又是一座山,我的意识流里突然出现歌手吉克隽逸,出现她在《中国好声音》里一直强调的“我来自大山深处”“我想把民族的东西唱给世界听”。吉克隽逸是彝族人,这种民族的呼唤我想是共通的。我更真切地理解了“走出大山”的不容易。而有的人梦想“走出大山”,一个个像我这样的人,却可以说从沿海城市“走进大山”,既是放空城市的压力,也是希望帮帮山里的人。我真想破了这座“山”,破了这种“围城”——山里的人和山外的人,互通发展,互通思想,互通心境,也许对山里的人和山外的人都是一种利好的取长补短和均衡。 而路途的险和美,也让我产生了一些浪漫的幻想。我想起电影《速度与激情》,我坐在车里,伸手可以抚摸藏川线的绿和风,耳边飘起《See you again》的音乐声,人生何等惬意。看着满山遍野、人迹罕至的绿,我突然想,什么时候能在这片草原上打打滚,也不失为“天人合一”吧。看着一座座富有民族特色的别墅式小木屋,看着一群群牛羊,看着这么美的自然风光,我不仅一点不后悔选择援藏,我甚至已经爱上这片土地了。 藏川线,是自然秀美之路,是个人情怀之路,某种意义上,也是国家发展之路的象征。 祖国的壮丽河山,让我更加热爱祖国。我甚至有种走遍祖国每一片土地的冲动。沿路,一面面鲜红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个个村庄里的“党群活动中心”跃入眼帘,草原上白色大字“感党恩、爱祖国、奔小康”的宣传震撼人心。加之,最近在昌都市参加的一些会议,常听到用“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来展现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的突飞猛进。我由衷地感到党的伟大、祖国的伟大。现在,西藏的发展水平,也是略低于内地很多地区的,可见脱贫有难度,但我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包括西藏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能消灭贫困、实现小康。 作为中国人,我们在一条路上一起奔跑,向着同一个目标。跑着跑着,你会发现,梦已然在眼前。 作者:郑晓强 福建日报社要闻编缉部记者 昌都报社记者部记者 |
相关阅读:
- [ 08-07]筑牢生态文明之基 创新绿色发展之路
- [ 08-06]共同描绘文明交流互鉴的宏伟画卷(国际时评)
- [ 08-06]让文明之花长开
- [ 08-06]根治不文明行为 重立法严执行
- [ 08-06]垃圾分类新时尚 城市文明我先行
- [ 08-06]文明游园提升城市形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