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应急管理网 > 应急科普 > 正文

山洪泥石流及其应对措施

2019-09-24 18:04:31  来源:国家应急管理部官网  责任编辑:陈静   我来说两句

山洪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出现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者是在连续降雨发生之后。另外,需要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有利于把上述松散物质和水源集中的陡峻地形和地貌。此外,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也能诱发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存在于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常与山洪相伴,其来势凶猛,在很短时间里,大量泥石伴着洪水横冲直撞,冲出沟外,所到之处成为一片石海,掩埋房屋、庄稼、人畜等,摧毁各种设施;它冲毁道路,堵塞河道,甚至淤埋村庄、城镇,给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极大危害。

山洪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出现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者是在连续降雨发生之后。另外,需要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有利于把上述松散物质和水源集中的陡峻地形和地貌。此外,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也能诱发泥石流。

我国山洪泥石流的分布比较广泛,明显受地形、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西南地区以及新疆、甘肃、青海、陕西、江西、河北、北京、辽宁等地区为我国泥石流高发区。

山洪泥石流常与暴雨相伴发生,气象部门在预报暴雨时往往和国土资源部门联合发布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预报。在山洪泥石流多发季节,应该及时收听这类预警预报,并采取防范措施。

做为个人,如何判断是否发生了山洪泥石流?

在首先及时认真收听是否有暴雨的天气预报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山洪泥石流的前兆来判断。

第一是看。观察到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伴有较多的柴草树木,可确认河(沟)上游已形成泥石流。

第二是听。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声,哪怕极其弱,也可认定泥石流正在形成。另外,沟谷深处变得昏暗并伴有轰鸣声或轻微的振动声,也说明沟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

泥石流固然可怕,但只要我们抓住泥石流发生和行进的规律,采取必要的防范知识,可以将泥石流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因此,在山区建设工作中必须把泥石流的因素考虑进去。在泥石流多发季节,不要到泥石流多发山区去旅游。

哪些人群易受山洪泥石流威胁

(1)切坡建房不加防护的居民;

(2)将房屋建在陡坎或陡峻的山坡脚下的居民;

(3)在溪河桥梁两头空地随意建房居住的人群;

(4) 宅基地选择在溪河两边位置较低处、双河口交叉处及河道拐弯凸岸的居民;

(5)不了解山洪暴发信息,擅自在易发区的高山上或陡峻山坡下、溪河两边活动的人;

(6)遇持续强暴雨,晚上在类似上述地方呼呼大睡、毫无思想准备的人群;

(7)在山洪、泥石流期间,匆忙就近随意过河、过桥想逃生的人群;

(8) 在山洪、泥石流期间,不顾一切,抢救财产,打涝漂浮物的人。

面对泥石流如何防范

1.在泥石流多发地区的居民要随时注意暴雨预警预报,选好躲避路线,避免到时措手不及,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积极做好防范泥石流的准备。

2.在上游地区的人,如果发现了泥石流症状,应设法立即通知泥石流可能影响的下游村庄、学校、厂矿等,以便及时躲避泥石流。

3.在泥石流易发地区的居民,不要留恋财物,听从指挥,迅速撤离危险区。

4.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5.发现泥石流袭来时,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向与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上面爬,且不要停留在凹坡处。

6.千万不要在泥石流中横渡。

7.在泥石流发生前已经撤出危险区的人,千万不要返回收拾物品或锁门。

8.尽快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山区旅游如何躲避泥石流

1.在泥石流多发季节(比如夏季)内,尽量不要到泥石流多发山区旅游。

2.出行前收听当地天气预报,在大雨天或在连续阴雨几天、当天仍有雨的情况下不要贸然成行,进入山区沟谷旅游。

3.最好聘请一位当地向导,从而可避开一些地质不稳定的地区。

4.准备一些必要的食品、药品、饮用水以及救生用的器材。

5.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6.在沟谷内游玩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7.碰上泥石流,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但注意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应选择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开阔的地方停留。

8.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