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怒江大桥|重温入党誓词,为了更好前行
2020-04-08 11:17:30 来源:福建第九批援藏队 责任编辑:郭晓楷 我来说两句 |
近日,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临时党委组织各临时党支部在八宿县怒江大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现场聆听十八军战士不畏艰险修桥筑路而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集体缅怀先烈,重温入党誓词,号召全体援藏队员深入学习领会“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充分发扬福建“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和“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不畏艰难,不惧挑战,珍惜时光,奋勇拼搏,为高质量完成福建省第九批援藏任务贡献智慧和力量,真正在雪域高原建功立业,不辜负福建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重托。 ▲闽九援领队、工作队临时党委书记,昌都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魏东主持宣誓仪式并领誓。 ▲八宿县委书记吴应海应邀在现场作了生动的介绍。 ▲各临时党支部书记和部分党员及队员参加。 听了十八军战士修筑怒江大桥而牺牲的感人事迹,魏东同志动情地表示,相比十八军进藏时所面对的困难和危险、所付出的汗水和牺牲,如今我们援藏工作所遭遇的困难显得微不足道。我们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进藏已经超过半年,随着对高原环境的逐步适应和对工作的熟悉,全体队员一定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高度负责的使命感投入和推进援藏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贯彻省委于伟国书记在欢送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严格落实闽藏两省区党委、政府和昌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领会这次我队在八宿县召开的首场援藏工作现场会会议精神,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加强政治建设,充分发挥援藏队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重点围绕推进“维护稳定、民族团结、脱贫攻坚、产业援藏、教育援藏、医疗援藏、智力援藏、自身建设”八大工程,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开阔思路,真抓实干,为助力昌都市顺利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作出积极贡献。 怒江大桥,坐落在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境内的高山峡谷间,海拔3000米左右,因地势险要而被称为川藏公路的咽喉。1953年,怒江大桥建成时,是一个便桥,1972年改建为水泥混凝土拱桥,使用到2013年12月。此后,为确保大桥安全通行,武警交通二支队采取“桥背桥”的方式,在原怒江大桥之上架设了一座钢架桥。由于多年来,过往大型车辆较多,这座钢架桥承载能力逐渐下降,属于危桥。2019年夏全新的怒江大桥通车,全长165米,新桥从老桥的外侧修建,耗时多年修建而成。 担任解放西藏重任的18军,同时也担任建西藏第一条公路。1950年初,11万筑路人,4年零8个月。1954年年底,川藏公路正式通车,公路建设中牺牲的3000多官兵和1000多藏汉民工,从此长眠于公路沿线。全长2255公里的公路,平均每公里牺牲2人。 脚下怒江波涛汹涌、巨浪拍石,水面大桥铁骨铮铮、纹丝不动!站在新旧两座怒江大桥旁,注目遥看当年十八军在悬崖上刻下的“英勇顽强、征服怒江”“英雄阵地”“征服山”口号字迹,聆听着当年筑路部队靠人工一锤、一镐铺路造桥的故事,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深刻感受到十八军筑路之艰苦,更能感悟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更加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奋勇战斗、不畏牺牲、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抛头颅、洒热血,建设西藏。 全体党员同志深切回顾了1972年修建桥墩时的壮烈故事:一名战士因为失足不幸跌落陷入深深的水泥槽中,当战友发现他的时候,他的身体已经深深陷入混凝土中,只剩下一只手直指天空,受制于落后的救援设备和紧缺的建设物资,为了不影响工程,战友们只能含泪将他浇筑进了桥墩。后来,为了纪念那位战士,桥墩一直留存至今。 供稿:闽九援党建组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