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档案

闽宁协作之“泉州故事”

东西协作,闽宁情深。从1996年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启动伊始,泉州就与宁夏结成“亲戚”。24年来,泉州11批46名干部接力援宁,11个县(市、区)先后参与对口援建,在塞上江南建起扶贫车间、引进闽籍企业、做大特色产业、改善民生工程、畅通消费扶贫和稳岗就业渠道,于闽宁牵手协作奔小康的征程中,写下一个个用心用情用力帮扶的泉州故事。

[ 易地搬迁扶贫 ]
档案详情

闽宁牵手协作奔小康征程上的泉州故事

小车间、大作用。2020年6月8日下午,在宁夏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考察脱贫攻坚工作。在村扶贫车间,他与乡亲们亲切交流,肯定扶贫车间在先富带后富、帮助当地困难群众在家门口解决就业的模式和成效。

“习总书记点赞的这一扶贫车间,是我们泉州市德化县援建的!”距离宁夏2000多公里之外,泉州人民为此欢欣鼓舞,深感自豪。

东西协作,闽宁情深。从1996年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启动伊始,泉州就与宁夏结成“亲戚”。24年来,泉州11批46名干部接力援宁,晋江、石狮、鲤城、惠安、丰泽、南安、泉港、安溪、洛江、永春、德化这11个县(市、区)先后参与对口援建,在塞上江南建起扶贫车间、引进闽籍企业、做大特色产业、改善民生工程、畅通消费扶贫和稳岗就业渠道,于闽宁牵手协作奔小康的征程中,写下一个个用心用情用力帮扶的泉州故事。

数天前习总书记刚刚考察过的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扶贫车间,纸箱包装产业带动了100多人稳定就业,人均月工资3000多元。

宁夏同心县援建扶贫车间。 东南网记者 颜财斌 摄

“扶贫车间”办到家门口

弘德村脱贫摘帽了

作为生态移民村,弘德村1699户7013名居民中,大部分搬迁自西海固大山深处——曾被联合国评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以前,全村85%以上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下儿童、老人及照料他们生活的妇女,成为脱贫中最薄弱的一环。

“捐资捐物只能短期见效,管不到长远。”2016年11月开始的第十批闽宁协作中,德化县与红寺堡区结成对子,以“扶贫车间”为载体的“订单式”援建新模式随即探索启动。

泉州援建扶贫车间。 东南网记者 颜财斌 摄

“原来送钱送牛羊,现在改成送工作到家门口。”从德化到红寺堡挂职的赖有为,是泉州市第十一批援宁干部,见证了弘德村扶贫车间的投用。他告诉记者,在援宁干部们的努力下,168万元援建资金兴建起的3300平方米弘德村扶贫车间,吸引从事纸箱包装产业的宁夏瓦尔登实业有限公司入驻经营。去年5月,车间正式投产,100余个就业岗位月平均工资3000多元,让弘德村群众特别是妇女从此就业持家两不误。其间,德化陶瓷企业新世盛又慷慨解囊10万元,开辟中老年人就业车间,30余名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群众,通过从事技术难度低的包装纸箱终末端环节,实现稳定增收。

从围着锅灶转到围着机器转,弘德村奏响致富曲。包括扶贫车间在内,短短5年间,一系列项目带动,让该村贫困发生率由69.8%下降到0.78%,去年成功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目前,红寺堡区已建成9个扶贫车间,带动周边农民就业近400人,其中130名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赖有为介绍,今年还有2个车间在建,进一步激发小车间的大作用,不辜负习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

宁夏贫困群众来泉就业

包吃包住收入翻番

扶贫要输血更要造血。就业扶贫,泉州还把宁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来泉就业,作为闽宁扶贫协作的重要任务,纳入全市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范围,一并部署安排、一并推动落实。

泉州市发改委主任、对口支援办主任陈文堃介绍,今年以来,泉州已吸纳来自宁夏吴忠市、固原市就业人数6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1人。

记者获悉,为落实好宁夏群众来泉稳岗就业,泉州在全面落实省级政策同时,挂钩帮扶的县(区)还面向宁夏群众配套来闽转移就业一次性补助,形成叠加效应。补贴金额视就业时间长短在2000元至5000元之间,部分县还给予一次性交通补贴1000元。

“80后”宁夏青年童玉海,正是来闽转移就业贫困群众。2018年1月,小童父母和他们夫妻一同到泉州石狮工作。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小童以前多在宁夏的工地、餐馆打工,每个月收入近2000元。而在石狮通达电器等企业务工,一家四口每人月均工资超过4000元。“2018年3月起,在原来包住的基础上,针对宁夏工人中回族较多的实际,包吃的清真食堂也开设起来了,我们赚的都是净收入。趁着年轻,我们想在泉州多工作几年,等父母老了再回宁夏做点小生意。”适应泉州、熟悉泉州,小童已成为宁夏当地劳务公司石狮驻点的管理人员,月薪超过5000元。

将消费扶贫提上重要议程,神奇宁夏丰饶的特色物产也到泉州“走亲戚”。去年底,市区温陵路,在洛江区援宁干部牵线推动下,“百草滩羊”宁夏消费扶贫餐馆开业迎宾。餐馆内,飘香的不仅有最正宗的盐池滩羊肉,还有黄花菜、小杂粮、胡麻油等众多“塞上江南”农特产品。餐馆投资方宁泉商贸公司负责人吴继辖说,虽受疫情影响,但近期向宁夏采购农产品货款保持在每月二三十万元。

据统计,去年以来,泉州依托8家闽宁特色产品展示中心、石狮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农订会等平台,面向全国销售宁夏农特产品累计7亿多元。

互促共赢一家亲

真情浇开友谊花

闽宁协作中的泉州故事,还有更多。用心用情全力帮扶,泉州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19年,市委书记康涛、市长王永礼还分别到宁夏实地考察对接。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引资带动、全方位结对帮扶,泉州援宁的真情写在挂钩帮扶县(区)发展的方方面面;泉州干部在艰苦工作条件下锤炼能力水平,激昂家国情、民族情,宁夏全境景区面向福建游客特定时段免票、其他时段半票,闽宁协作的真情也流淌在两地干群心间。

以产业发展为重要抓手,以改善民生为首要任务,24年来,4亿多元对口帮扶资金源源不断从泉州向塞上江南汇集,转化或推动一个个好项目,让当地群众真切可感——

葡萄酒是宁夏重要特色产业、民生产业,泉州援宁干部积极主动谋项目、引投资、拓市场,想方设法推动形成产业链。如今,贺兰山下,晋江籍华侨陈德启正建设10万亩有机葡萄生态产业园,可解决当地贫困移民就业3000人;“中国葡萄酒第一镇”红寺堡区,当地红酒企业经由先后挂职的晋江、德化援宁干部牵线,来到泉州推介,搭建起宁夏酒庄与泉州经销商常态合作桥梁,成功打开八闽市场;

在原州区,鲤城区援宁干部率先探索整村推进扶贫协作试点并大获实效,随后石狮镇、惠安村等一批生态移民示范村镇拔地而起,8万名群众生活更舒心;

在盐池县,洛江区援宁干部多方奔走,促成闽籍企业在盐池“零的突破”,进而带动该县成为宁夏首个脱贫摘帽的县;

在同心县,永春县援宁干部建成西北第一家规模化香制品企业,疫情期间还推动成立同心县慈善总会,协助采购紧缺医用物资、发动闽籍企业捐资助物;

卫生院丰泽楼、“泉港班”、晋江报告厅、南安新村、安溪文化活动中心……泉州干部工作过的宁夏大地上,诸多民生项目就如朵朵竞开的友谊花。

2019年底,泉州对口帮扶的盐池县、同心县、红寺堡区3个贫困县(区)全部顺利摘帽,18.36万名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24年一鼓作气、闽宁协作花开正艳。记者了解到,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泉州将调动资源力量,在资金筹措、项目进度、产业合作、稳岗就业、产品销售等各方面持续发力。推进73个援建项目、为宁夏招引产业合作项目40个以上总投资额40亿元以上、吸纳宁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来我省稳岗就业200人以上、力争宁夏特色农产品销售额超10亿元等,已列入今年工作目标任务,全力支持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建设。

(来源:泉州网2020年6月13日《“习总书记点赞的扶贫车间,是我们泉州援建的!”——闽宁牵手协作奔小康征程上的泉州故事》)

(东南网记者 颜财斌 整理)

点击下拉展开全文
更多》 其它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