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援建之光·闽宁24年 > 媒体聚焦 > 正文

赖有为:咱厝80后干部 支援宁夏战脱贫

2020-08-24 15:35:40 作者: 陈玉玲 来源:闽南网  责任编辑:王姗菲   我来说两句

闽南网8月4日讯(闽南网记者 陈玉玲)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是脱贫攻坚硬骨头中的硬骨头。当地居民很多是从南部山区西海固地区搬迁来的,那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多年来,一批又一批的福建援宁干部在这里扎根、奋斗,这片山脚下的荒原已是沧海桑田。

“接力”援宁工作,泉州市德化县副县长赖有为于2018年12月来到宁夏,担任福建省第11批援宁工作队红寺堡工作组组长,挂职红寺堡区委常委、副区长。这位咱厝的80后干部,发挥闽南人爱拼敢赢的精神,带领工作组在当地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招商引资、抗击疫情,书写了“闽宁协作、德红携手”的新篇章。

去年年底,红寺堡区已实现40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并于今年3月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

微信图片_20200804182707

赖有为(右二)进村入户走访群众

“扶贫车间”获总书记点赞

今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红寺堡区考察了弘德村扶贫车间,对于村里引入企业开办扶贫车间,解决100多人的就业问题,习近平表示肯定,“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虽然收入不比进城务工高,但省去了住宿、伙食、交通等费用,还能照顾家庭,一举多得”。

这个被总书记“点赞”的车间,就是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援建的。作为深度贫困村,弘德村不仅土地贫瘠,还有近千户建档立卡户。为了谋生,村里的不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的多为妇女和老人。

根据当地情况,红寺堡工作组启动了以“扶贫车间”为载体的订单式援建新模式。与红寺堡区结对帮扶的德化县援建168万元,德化一企业援建10万元,2019年5月,车间引进了宁夏瓦尔登实业有限公司入驻经营,专门生产各种规格高、中、低档瓦楞纸箱、纸盒、礼品盒等包装用品,稳定提供就业岗位,人均工资3000元。如此一来,村民们不出村就能实现就业,亦工亦农两兼顾,挣钱顾家两不误。

家住在弘德村的侯刚,2015年被评定为建档立卡户,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不放心远行务工。看到家门口的扶贫车间,他和妻子成为了第一批车间工人。从单一的机器操作学起,他由一名普通工人一步步成长为小组长、主机手、车间负责人。身份转变后,他更是干劲满满,短短3个月,车间已经实现产值500万元。如今,这对夫妻的月收入都达到了7000多元,一家人在家门口靠自己的双手实现了脱贫致富梦。

这个独具特色的“扶贫车间”已稳定帮助30余名中老年人务工,工人平均年龄60岁以上,每人每天工资20-50元不等,工资现金日结,按件计费,多劳多得。

“目前,红寺堡区已建成9个扶贫车间,带动周边农民就业近400人,其中130名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赖有为介绍,今年红寺堡区还有2个车间在建,将进一步激发小车间的大作用,不辜负习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

赖有为(中)与种植户交流

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援宁挂职期间,赖有为经常放弃周末休息,足迹踏遍了红寺堡区的沟沟坎坎、旱塬峁梁,精准化解贫困群众“心病”。辖区红川村有一户脱贫“边缘户”,年迈的爷爷奶奶独自抚养两个孙女,家庭收入不稳定。从固原移民过来后,夫妻俩想养牛羊贴补家用,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因两人都超过60岁,也申请不了贷款。赖有为得知情况后,主动为这家人出谋划策,想到老人的大孙女已经在银川读技校了,通过大学生创业的方式,帮两位老人成功贷款了5万元。如今,爷爷奶奶家里养了十几头羊,效益很不错。

作为脱贫攻坚的特殊群体,残疾人一个也不能落下。红寺堡地区情况特殊,残疾人的比例达到8%。了解情况后,赖有为安排了200万资金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帮扶项目。经过治疗后,一些康复效果好的,不仅回归了生活,还参加了工作。遭遇变故肢体残疾的徐海侠,早几年前就是德化的帮扶对象。赖有为到来红寺堡后,继续为她提供创业支持,帮忙搭建销售平台,提供资金补助。她通过努力成立了洗车中心、广告公司、家政服务公司等,招聘残疾人员工,不仅自己创造了一片天地,还带领了更多残疾人站了起来,被评为“残疾人自强模范”。

此外,一年多来,工作组共争取协作资金和帮扶资金1.01亿元,实施黄花菜晾晒场、扶贫车间、劳务等项目45个,加快了黄花菜、枸杞产业发展,直接带动群众脱贫16636人。

“引进来”也“走出去”

脱贫致富,最根本的还是要靠产业发展,但受水资源和恶劣的自然条件限制,红寺堡区在招商引资方面困难重重。

结合红寺堡产业发展特点和地方优势资源,赖有为积极牵线搭桥,引进宏达盛公司种植加拿大进口草种牧草,帮助协调土地、进行产业规划,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农特产品销售困境,引进永继贸易等特产馆,在福建搭建销售平台;针对部分村集体土地需要集体流转的实际,成功引进了鼎鸿盛等3家农业龙头企业在红寺堡区马渠种植萝卜2000多亩;针对部分农村人口走不出去的实际,成功引进了坤和服装公司在团结村创办扶贫车间,解决了贫困户家门口就业120多人。

从2017年开始,吴忠市红寺堡和德化县结成医疗联合体协作关系,德化总医院选派11名业务骨干组建德化县援宁医疗队,开展为期6个月到1年的帮扶,并捐赠了价值700多元万的设备。2000多公里外的德化的医生,不仅治愈了当地人深受困扰的过敏性鼻炎,还把这项技术传输给了本区的医生。

在“引进来”的同时,赖有为也积极带领红寺堡区的枸杞、黄花菜、葡萄酒、人员等“走出去”。数月前,德化和红寺堡区携手开展消费扶贫网络直播带货活动,通过网上“直播带货”的方式介绍红寺堡区葡萄酒、枸杞、亚麻籽油等农特产品,当日销售金额近30万元。劳务协作扶贫方面,今年以来,共有66名红寺堡当地人赴福建就业,并安排专人专车护送,统一提供防疫、生活物资,让务工人员实现“出门上车、下车进厂”。

赖有为(右)与闽籍企业交流

“抗疫”责任在肩,数着14天过日子

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

才刚从红寺堡回到泉州准备过年的赖有为,大年初三主动请缨,连夜飞回宁夏,第二天抵达红寺堡,当地就出现了确诊病例。根据安排,赖有为担任红寺堡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副指挥长,消毒隔离、制定防控政策、排查病例、安排治疗……这些事情都由他拍板。考虑到村民们的出行需求,他主动帮助联系外科口罩6000只,发放给包抓村群众和扶贫车间工人手中。

疫情高峰期,红寺堡区的隔离病例达到100多人,出现了3个确诊病例。连轴转的抗疫日子,赖有为一下子瘦了10斤。在大家的努力下,当地确诊的病例都健康出院了。

受到疫情影响,有红川村养殖户反映称,自己家的几千只鸡滞销了。如何在疫情期间帮助养殖户拓宽销售渠道呢?赖有为左思右想,筹集了2万元资金,鼓励本村的村民来买鸡,并给予村民每只活禽10元的补贴。在3天时间里,他帮助红川村养殖户销售滞销鸡近2000只。这一模式打通了滞销家禽在流通、消费环节的痛点、难点和堵点,也引得其他的地方效仿。

赖有为说,自己每次数着14天过日子,熬过去就感觉过了一道无形的“坎”。

坚守在抗疫岗位上,赖有为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见不到家人。一年多前,他出发去援宁时,家中两个孩子,一个读小学二年级,一个才五个月大。做决定时,他的心里也诸多纠结,从前在德化上班时,只有周末才能回泉州市区陪伴孩子,再去宁夏挂职两年的话,留在家中的时间就少之又少了。

“多少有点遗憾,孩子哄哄就好。”赖有为说,能有机会到宁夏挂职,也是一种特殊的历练,他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宁夏和泉州气候、条件差异很大,赖有为在当地也出现了一些不适,血压突然升高。好在饮食和气候都能慢慢克服,最难的是语言,当“地瓜腔”遇到宁夏口音,有时候双方都听不懂,也摸不着头脑。

24年来,一批批的福建援宁人员在宁夏留下了很多足迹。赖有为说,通过这么多年的交流,两地人民积累了很深的感情。在红寺堡当地,有很多闽宁协作的元素,很多泉州元素,比如晋江中学、德化幼儿园、德化小学等等,都让人倍感亲切,“闽宁协作是一个不断融合、互相学习的过程,除了资金和项目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理念上的交流和碰撞”。(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