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档案

近年来,厦门市与甘肃临夏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协作扶贫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以及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推进会会议精神,加大两地各类资源整合力度,聚焦脱贫攻坚“一号工程”,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广泛深入。截至今年10月,推动了1100多个援建项目,带动53.07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32.5%下降到1.78%。

[ 对口扶贫 ]
档案详情

跨越山海同心筑梦 厦门精准帮扶助力临夏全方位脱贫

跨越千里,山海情深。2200多公里,一边是东海之滨厦门,一边是西北地区临夏州,东西部扶贫协作让相隔千里的两地,紧紧相连。

近年来,厦门市与甘肃临夏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协作扶贫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以及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推进会会议精神,加大两地各类资源整合力度,聚焦脱贫攻坚“一号工程”,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广泛深入。截至今年10月,推动了1100多个援建项目,带动53.07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32.5%下降到1.78%。

小车间的脱贫梦想

厦企4个月完成500万采购额

党参、枸杞、黄芪、当归、黑枸杞、干百合、羊肚菌……在临夏州科百佳扶贫生态开发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科百佳”),展示柜前整齐码放多种药材和食菌,琳琅满目。除了整齐划一的中药材阵列,现场有条不紊的流水作业也让人眼前一亮。

装罐、称重、贴标签……来自临夏市周边村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三人一组,正在进行产品的挑拣和包装工作。公司负责人张海入告诉记者,该公司今年2月在临夏注册成立,主要以党参、黄芪、藜麦等32种农副产品的采购销售为主。同时,向甘肃省内带有贫困户的农民合作社采购农产品,通过电商、快递、整车物流等运输方式销往东部,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带贫,助力消费扶贫。截至今年6月,该公司与甘肃省内20家农民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并注册成立包装车间,已完成采购额500余万元。目前正计划扩大生产流水线,解决更多贫困户就业问题。

“生活在慢慢好起来”,陈艳艳是大庄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父母身体不好,还要独自抚养14岁的儿子,陈艳艳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养家的重担。早些年,她一边在工地打零工,一边照看家里,每个月的不固定收入仅有2000余元。而年近六旬的老父亲因为身体瘫痪,每个月在药费支出就要三四千元,家庭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现在收入稳定了,日子会慢慢好的”,来到科百佳后,加上生活补助,陈艳艳每个月能有3000元的收入。老父亲身体渐好后,也在村里的幼儿园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陈艳艳说,对于未来,她的愿望很简单,就希望家人平安、健康。

“高原夏菜”长势喜人

厦企帮扶临夏农民种田忙

今年6月,在甘肃省临夏县先锋乡的千亩高原夏菜种苗和生产基地,农民们正在田地里辛勤劳作。

“这个季节,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是西北高原夏菜种植的最佳时间。”思明区挂职干部、临夏县委常委、副县长苏智锋告诉记者,当季的种苗已经种下,共种植莴笋、甘蓝、西兰花、娃娃菜等高品质高原特色蔬菜10多种。大概再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来自临夏回族自治州的高原蔬菜就能进入厦门市场。苏智峰说,“高原夏菜产量高、品质好、无污染,在厦门市场很受青睐”。

今年3月,在临夏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组的引资下,厦门市绿百合食品有限公司在临夏县北塬园区租下3815亩的10年期蔬菜种植土地,并在当地注册成立了甘肃成伯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后,通过吸纳当地劳动力的方式,带动当地农民共同参与高原夏菜种植,预计可带动当地就业群众1000余人。同时,通过土地流转、技术指导、劳务用工和包销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同时,通过“公司+产业扶持合作社”的模式,全力打造东西协作高原夏菜示范基地,通过产销对接、产地直销的方式,拓宽蔬菜销售渠道,提高种植收益,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

甘肃成伯农业总经理林秋香表示,将用二至三年的时间,努力带动当地合作社及周边农户规模种植高原菜10000亩以上,把这里发展成为厦门在西部的菜篮子,就地解决劳动力就业数万人以上。

捐资助学

东西部携手共植教育大树

打地鼠、跳圈圈、踩滚筒、玩泥巴……在五颜六色的临夏县幼儿园塑胶操场上,孩子们笑着、闹着,脸上洋溢着纯真笑容。记者看到,幼儿园内配备了滑滑梯等大型玩具,栽植了风景柳、海棠、牡丹、金带花、三叶草等多种树木和花草,教学环境优雅。走进教室,孩子们在琳琅满目的室内教玩具中穿梭,不时扮演起医生、护士、厨师、化妆师、小保安,还有架子鼓乐团,在情景扮演中玩得不亦乐乎。

临夏县幼儿园建于1987年,是一所州级标准化幼儿园。2014年,在厦门市思明区政府捐款100万元的基础上,临夏县政府筹资554万元,对临夏县幼儿园进行整体异地搬迁,新园址占地10亩,建有1980平方米的综合楼一栋及校园附属设施,现称为临夏县思明幼儿园。

为提高保教保育质量,临夏县思明幼儿园结合课程内容和幼儿发展需求,设有共工结构游戏室、角色游戏室、美工室、舞蹈室、多媒体室、图书室、医疗室等多种功能室,开设了游戏、美工、舞蹈、器械操、阅读、礼仪等课程。在园内为每个班级划分了种植区,每个楼层建有角色区,每个教室设置了区角,通过开展各种活动,真正实现了“让孩子玩中学、学中乐、乐中长”的办园特色。

此外,校园、楼道、教室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每层楼梯铺设了防滑软地胶、楼梯间安装了防护网,校园内实现了网络全覆盖。园内设计制作了室内外文化专栏、楼道主题文化墙,努力做到了让每一面墙“说话”,让每一面墙与孩子“互动”,做到了特色办园、文化育人。

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厦门援临助建血液透析室

“过去这里没有肾内科专科业务,对肾脏内科疾病的诊疗相对薄弱,肾脏病用药相对缺乏,检验项目也有待完善。”时间回到2019年6月3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林则行刚刚完成一台手术,走出临夏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这也是该院第一例动静脉内瘘成型术。

作为厦门市第一批第1期援临医疗队医生,2018年7月13日,林则行随行前往甘肃临夏,开启支医生涯。

“过去县城肾功能衰竭患者只能转往上级医院诊治,不单单路途遥远,还存在着异地医保等不便。”林则行在了解到临夏县医院的情况后,积极帮助医院引进肾脏病常用药物,增加检验项目,普查慢性肾脏病患者,同时帮助成立血液透析室。血液透析室的成立从无到有,设备已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形成以血液透析为代表的慢性肾衰竭的治疗特色,大大方便了当地肾病患者的治疗。

“辛苦了,谢谢林医生”,为期一年的支医即将结束时,不少病患得知后纷纷和他道谢,让他感慨万千。林则行在日记上这样写道,援临是一种奉献,但更多的是一种耕耘、一种收获,耕耘的是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收获的是精彩的人生阅历,是升华的家国情怀。

在临夏县人民医院急诊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慧恒正在忙着检查患者。作为接力援临的医生,刘慧恒说,相对于厦门,临夏州医疗卫生水平方面比较滞后,专业医生也相对缺乏。帮扶期间,他们会不定期开展讲座,帮助当地医生提升专业能力,并协助医院成立影像诊断、肾内科、急诊科等多个细分科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为临夏打造一批‘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当地人民‘看病难’的问题。”刘慧恒说。

“援临医疗队医生的到来,对临夏医疗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带来的技术很实用”,临夏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石灵成表示,通过厦门市的帮扶,临夏医院提高了相关专业技术水平,完善了诊疗科目和相应的药物、仪器设备,拓展了医院服务范围,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好评。

援建扶贫车间

实现贫困户家门口就业

在甘肃临夏,大部分农村妇女都面临着照料家庭与就业增收难以平衡的困境,直到“落户”村头的扶贫车间将就业机会“送”到家门口,村里的劳动力被有效利用起来。

在临夏市折桥镇后古村的临夏州凯琳鞋业有限公司扶贫工厂,车间里的女工们转动缝纫机,正忙碌地赶制来自全国各地的制鞋订单。

临夏凯琳鞋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加工运动鞋帮为主的扶贫企业,由厦门市思明区企业——厦门凯凤鞋业有限公司援建,计划吸纳建档立卡户150户以上,目前就业人数8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64人。据扶贫车间负责人何玉芳介绍,临夏凯琳鞋业有限公司以政策扶持为牵引、企业带动为支撑、车间培训为抓手、群众增收为目标。同时,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在“扶贫车间”成立电商部,通过线上平台和网络直播等渠道加强扶贫产品宣传和产销对接,提高产品市场认可度和经济效益,巩固脱贫成果。在这里,工资实行计件制、多劳多得,员工月收入平均达到3000多元,真正让“小车间”托起群众的“致富梦”。

“我想在这儿一直做下去”,从不懂不会到亲手制作出完整的鞋侧,苟家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马娟娟说,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培训,她终于顺利“出师”了。马娟娟告诉记者,几年前家里有了一些负债,但是在全家人的努力下,今年把欠款还清了。“公婆帮我带孩子,家里人都很支持我出来工作”,马娟娟说,丈夫在餐馆的工作每个月能有五、六千的收入,她不仅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每个月能有两、三千的收入贴补家用,同时还能兼顾家庭,“日子越过越好,很有幸福感”。

从靠家里人养活,到自己挣钱养家,从农民转变为企业工人,建在家门口的东西协作扶贫车间实现了从“输血”援助到“造血”帮扶的转变,不仅激活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也让贫困群众的致富步伐更坚实,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产业发展、多方共赢的扶贫新路子。

(东南网记者 卢超颖 刘玮)

点击下拉展开全文
更多》 其它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