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军民情·福建退役军人 > 服务中心 > 正文

精准周到为退役军人服务,需要一座连心桥

2022-11-24 17:12:42 作者: 来源:中国退役军人  责任编辑:郭晓楷   我来说两句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连日来,各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结合工作实际,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全心全意服务广大退役军人、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中国退役军人公众号》今日推出“二十大精神在基层”专栏,展示广大退役军人和基层退役军人工作者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昂扬风貌。首篇刊发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街道党工委书记、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郑勇的专访文章。

岛屿和内陆,原本没有交集的两片土地、两个空间,因为一座桥,紧紧相连。

鼓浪屿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外的宣传栏

今年,是郑勇担任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街道党工委书记的第3年、担任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的第4年。上任以来,他一直在思考,退役军人服务站究竟应怎样发挥作用、履行职能?直到有一天,在岛上散步的郑勇遥望厦门岛时突然意识到,架起一座连心桥,正是退役军人当下最为迫切的需要。

鼓浪屿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一角

“感谢郑书记,感谢党和政府对退役老兵无微不至的关怀!”2022年11月4日,记者跟随郑勇前往福州路37号看望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陈毓麟时,陈老紧握郑勇的双手,久久不愿放开。

早在2019年6月,一次走访慰问中,郑勇第一次来到陈毓麟家。还没进家门,老英雄居住的破旧危房,便让郑勇皱起眉头。“老英雄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没有理由让他住在这样的危房里。”他决心要为老英雄申请危房改造,可没想到,第一次跟陈毓麟沟通时,老人怎么也不同意。

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郑勇并未坚持。可郑勇想让老英雄住上新房的决心没变,郑勇三番四次登门做工作,并协调几步之遥的一处公房供老人暂住。“陈老,你要是不放心,每天回来看一眼修缮进度!”最终,陈老被他的真诚所打动,搬入临时住房。修缮工作迅速推进,陈老也终于住上了安全、明亮的新房……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郑勇第一时间前往陈毓麟等服务对象家中走访。每到一个家庭,郑勇都不忘问问家里还有什么需要。“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总想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带给他们。”

在与服务对象的一次次沟通交流中,郑勇逐渐明确,“精准周到”四个字,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

鼓浪屿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一角

鼓浪屿的情况和别处不同,这里地域小,服务对象人数不多,绝大部分具有一定经济基础,退役军人迫切需要的不是物质帮扶,他们更渴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对于军人家庭来说,孩子放学后没人照料是一大难题;对于陈毓麟这样年事已高的服务对象来说,健康状况由谁来管?

针对这一现状,郑勇果断提出将帮扶服务前移至居民家门口。通过在居民区设置“服务驿站”,并由驿站牵头街道残联、民政社会救助口等机构,建立“退役军人+志愿者+社工+网格员”的新型志愿服务模式,组建鼓浪屿街道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等6支志愿帮扶力量,持续开展各类志愿服务,为服务对象办难事、解难题。有了专业的队伍,有了健全的组织,辖区内退役军人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广大退役军人从被服务转变为服务他人,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大大提升。

随着和退役军人打交道的次数越来越多,郑勇意识到,再坚强的战士也会面临普通人的困难,再坚硬的外表下也会有内心脆弱的一面。而为他们服务的基础,是要走进他们心中,是要在他们和退役军人工作者乃至全社会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