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赋能 防灾减灾背后的“科技与狠活”
2023-05-12 15:05:5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卓志沐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5月12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 周霞)智慧应急是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数字智能化手段在防灾减灾中“大显身手”,持续助力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应急能力。 一张图汇集灾害隐患风险点 在福建省福州市应急指挥中心,大屏幕展示了福州市自然灾害综合管理平台。不同颜色的数据实时滚动,从地震、气象到交通、住房,各类信息汇集成“一张网”。哪些区域是风险点,哪些地方存在隐患,一目了然。 福州市应急指挥中心于2020年5月投入运行,是福州市应急指挥调度的神经中枢。针对福州台风、暴雨等灾害频发常发特点,平台的临灾风险预估子系统基于风险普查的人口、经济、房屋建筑等承灾体数据、减灾资源与能力数据及历史灾害数据,结合卫星遥感数据、无人机数据等,可研判未来12小时至24小时台风和暴雨情景下的致灾风险,自动生成分析精度更高的评估报告。 这个“神经中枢”正常运转,得益于2020年以来开展的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调查数据成果。通过普查,福州市摸清了风险隐患底数,建立了灾害风险预警系统。 整合10大灾种1307万项数据 由省应急管理厅推出的“福建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信息化系统”项目在不久前举办的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数字福建”馆展出。 该系统通过汇聚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灾种数据,为全省防灾应用提供大数据支撑。系统采用“1+N”架构,以构建“一单一库一系统多应用”方式,形成普查成果“一张图”及“二三维一体化”等可视化应用,并实现临灾快速评估等功能。该系统以省级基础数据平台为核心,整合灾害风险普查10大灾种1307万项数据,实现数据统一、规范、高效管理和共享应用;通过数据治理,可实现防灾应急监测预警智能化、指挥救援信息化和科学决策数字化;通过数据共享,大力推动普查成果应用落实落地,可向全省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服务,将普查成果广泛应用于全省防灾减灾规划、工程建设与综合管理等领域。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省应急管理厅将充分挖掘普查调查数据价值,不断强化普查数据赋能水平,支持跨部门灾害数据汇交共享共用,加速推进数字应急综合应用平台迭代升级,不断夯实“数字应急”基础,不断提升普查成果应用广度和深度,不断深化防灾减灾救灾模式。 “地震预警+科普”覆盖线上线下 作为地震带上的省份之一,福建如何精确监测地震?记者从福建省地震局了解到,福建地震台网有120个基准站,用于完整监测大中小型地震;85个基本站,主要监测大震、强震;900个一般站,提升监测密度,帮助完成灾害评估。“这1105个站点可对全省1.5级以上地震精准监测,部分地区监测能力可达到1.0级。”李军介绍。 地震预警是利用纵波与横波到达地表的时间差来完成的。“纵波携带的能量较小,一般会先到达地表。横波携带能量较大,破坏性大,比纵波晚到。利用两者的时间差来确定地震信息,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把地震信息告诉大家,以便采取紧急避险措施。”李军介绍。 2018年,由福建省地震局自主研发的“福建地震预警”客户端正式上线,利用高效可靠的消息传递机制,实时接收福建省地震局推送的闽台地区地震预警和全球地震速报信息,同时还提供地震科普和避难场所查询等功能,目前可在福建省地震局官网和各大移动端应用商店下载。 在省内各大公共场所,特别是中小学校,福建省已布设了1.8万余台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利用电子屏与显示灯告知地震相关信息。“终端上有4种颜色的显示灯,红橙黄蓝四色表示不同的地震强度和危害程度,更加直观醒目。”李军解释。 “根据当前的定位,客户端与终端不仅能够告知地震信息,还能够预估破坏程度,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李军介绍,“在没有地震发生的时候,我们利用客户端和终端对地震知识进行科普宣传。”此外,省地震局未来还将进一步开放数据接口,为更多的人提供地震预警和科普服务。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