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治荒,山河披绿。从“水土流失冠军”到“水土治理典范”,从“山光、水浊、田瘦”到“山肥、水美、田丰”……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实践,成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典型,成为福建省生态省建设的一面旗帜。
    2011年12月、2012年1月,短短一个月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两次作重要批示,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福建工作的关心重视,体现了对福建人民特别是老区人民的深切关怀,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决心,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指导性和针对性。
    1月29日,省委书记孙春兰赴长汀调研时强调,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总结推广长汀经验,按照“进则全胜”要求,加快全省水土流失治理,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
    “长汀经验”引起八闽瞩目,八闽各地掀起一股学习“长汀经验”的热潮,福建的生态省建设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今年福建省财政将从八方面重点支持生态建设
     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今年我省财政将进一步通过创新投入方式,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做好八个方面生态建设,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详细]
  • 1
  • 2
  • 3
  • 4
·习近平曾三度批示治理长汀水土流失
·福建探索水土流失治理之路见成效
·长汀县三十年如一日成功治理水土流失纪实
·今年福建省财政将从八方面重点支持生态建设
·十年攻坚 绿回长汀
·生态省建设:滴水穿石 全力推进
·福建:生态大省“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
·南方水土保持研究院成立 将建水土流失评价...
    长汀县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经过十余年的艰辛努力,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建设取得成效,但仍面临艰巨的任务。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上,进则全胜,不进则退,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要总结长汀经验,推动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习近平 
 
    长汀敢变,建立了一系列激励机制。一系列政策调动了民智、民力,凝聚了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开荒治荒。长汀敢创新,创新了封禁模式,实施“大封禁、小治理”,坚持疏堵结合,用补贴让老百姓“收起柴刀”;创新了技术,独创出“反弹琵琶”、“等高草灌带”等修复生态的方法;创新了科技试验方式,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联系,成立水土保持博士生工作站,联合开展树草新品种引进、试验、推广工作,实现治理与研究“比翼双飞”。 【进入阅读
引进社会资本:公司包山种银杏,村民大胆跟进
    长汀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光靠政府投入远远不够。因此,长汀创新机制,鼓励公司、农户租赁承包山地种茶种果,经营权30年不变,并通过补助,以优惠条件“四两拨千斤”吸纳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开发治理。
政策激励:大干大补,下岗职工尝到治荒甜头
    长汀创新了资金补助模式,以奖代补,即大干大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
科学治理:“聚宝盆”引来了“金凤凰”
    长汀水土流失博士生工作站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林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联系,吸引了12名博士、45名研究生在长汀开展研究,为当地治理水土流失提供了高层次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撑。
 
    从“水土流失冠军”到“水土治理典范”,“长汀经验”的主要内涵——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长期的倾力支持,当地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始终坚持因地制宜,通过创新理念、技术、机制和管理,探索出了一条适宜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新路子;将水土流失治理与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群众收入紧密结合起来,大大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治理水土流失中,创新是重要法宝,长汀“生态文明”实践之路涌现出许多样本…… 【进入阅读
“反弹琵琶” 荒山披绿跑野禽
    通过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还要按水土流失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生态修复保护植被,种树种草增加植被,种植“老头松”改造改善植被,发展“草牧沼果”改良植被。
     “反弹琵琶”治理法顺应自然规律,走生态演替道路,在生态学理念上是一个突破,在长汀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大封禁小治理” 地变肥水稻能种两季了
    大封禁,实行封山禁柴禁伐,依靠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修复生态;小治理,是对极小部分水土流失剧烈区域辅以人工治理,加快自然修复的速度。
    2000年至今,治理34.3万亩,其中封禁恢复25.7万亩,约占75%。其余辅以人工治理,创造条件,促进生态自我修复。
 
村民治荒宝典:山上养猪半山种树
    农家生态小院模式,房前屋后种草木,放养家禽圈养猪,禽畜粪既能提升土地肥力,也能发酵成沼气做饭照明,小小院落通过“草牧—沼果”循环种养,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启示一:贵在持续。
长汀县严重的水土流失引起了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从2000年开始至2010年持续11年时间,省委、省政府将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入全省“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每年省直有关部门筹集1000万元用于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掀起了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高潮。二十几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都亲临长汀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在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辛勤的汉水终于换来了今天的绿水青…...[详细]
  
启示二:贵在实干。
一是组织管理突出“实”。县委、政府出台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工作制度》,明确责任与分工,做到组织落实、责任落实、人员落实。二是项目前期突出“实”。长汀县于1999、2003、2007年对全县水土流失进行卫星遥感调查,以小流域为单元,分类型分措施登记建档,建立全县项目库,在此基础上,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年度实施方案并通过专家审查论证,力求措施得当、布局合理。三是项目管理突出“实”…...[详细]
  
启示三:贵在创新。
长汀水土保持工作始终坚持开拓创新,因长汀制宜,因长汀施策的原则,通过创新理念、技术、机制、管理,探索出了一条适宜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新路子:“反弹琵琶”治理理念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步伐,“等高草灌带”、陡坡地“小穴播草”、“草牧沼果”循环种养、乡土树种的优化配置等技术提高了水土流失治理效益。科技协作机制提高水土流失治理的科技含量;资金补助机制调动了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创新项目管理,建…...[详细]
  
启示四:贵在为民
2006年4月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院士专家团在长汀考察时孙鸿烈院士提出:“生态修复要和人工建设相结合,生态建设要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生态建设要与能源建设结合起来,水土保持要和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长汀的水土保持工作一直按照这个指导思想,把水土保持与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相结合。首先从解决群众的生活入手,建立疏导用燃的渠道,烧煤由政府出资补贴,建沼气池给予补助,引导农民以煤、电、沼代柴。...[详细]
  
从沟壑纵横到满眼翠绿--水土保持建设的诏安故事
     今年,诏安将重点实施秀篆、官陂两镇多处崩岗侵蚀综合治理和官陂吴坑小流域治理,扩大治理面积、巩固之前的治理成果。...[详细]
·漳州探索生态城市建设新路
·“森林永安”发力生态建设
·武夷山兴田镇: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闽清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暨义务植树活动誓师大会
·今年福建省财政将从八方面重点支持生态建设
·花开漫山彩 人在画中游
 
   
赖木生:从一片荒山转战另一片荒山
     赖木生是大同镇新民村人,1981年,他把老婆的嫁妆——一辆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卖了100元,承包了5亩荒山种起了柑橘,1994年已达150亩。...[详细]
马雪梅:开山妹子拼出板栗致富经
     马雪梅是山东青岛人,1997年嫁到濯田镇莲湖村。1999年,她承包198亩山地种栗。她可还是当时林盛清副镇长“连哄带骗拐来的”。...[详细]
 
          
          
昵称(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