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直通屏山> 网络问政 > 正文

代表委员热议网络问政:善用新媒体传播正能量

www.fjnet.cn 2013-01-25 09:46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我来说两句

[提要] 2010年7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回复人民网网友留言的暂行规定》,明确要求:对于人民网网友留言中事关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社会管理等问题,要及时回复。  

◆“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中网民的意见,我们必须做到100%回复”

◆要把突击性应对变为常态化机制

◆建议党政领导干部以个人名义开通官方微博

人民网南宁1月24日电(记者王勇、张芳)善用媒体,借网问政,是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善用新媒体技术推动工作的内在要求和有益探索。党员领导干部如何看待“网事”?如何借网问政?记者就此采访了参加2013自治区“两会”的代表委员们。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

2010年7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回复人民网网友留言的暂行规定》,明确要求:对于人民网网友留言中事关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社会管理等问题,要及时回复。

“对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中的网民意见,我们必须做到100%回复。”防城港市市长莫恭明代表介绍说,对人民网网民的留言,政府相关部门确定专人负责日常网络问题的收集,严格遵循“立即回复、按程序办理、及时派员处理、办结情况告知”等四个步骤,要求在规定时限之内对网民意见进行回复,保证了100%的回复率。对暂不能解决的网友留言须讲明原因和办理期限,并加强跟踪督办,坚持做到“有问必答、有诉必理、有理必查、有查必果”,使防城港市的“网络问政”工作逐步走向了常态化、制度化,“网络问政”已成为防城港政府释民惑、解民忧、帮民困的主要平台。

三江县的林溪乡弄团村的“第一书记”田克颖,作为基层代表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他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村落因基础建设落后,网络普及率还不是很高,村民对于网络问政、网络留言了解的还不是很多,今年他们将准备对村干部等人进行培训,“一传十,十传百”,逐步教会村民运用互联网去传递自己的心声。

田克颖所在村有个7岁的男孩,检测出患有地中海贫血症已经有5年多,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输血,每次需花费1000多元,医生建议做骨髓移植手术,可是30多万元的手术费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田克颖将这个讯息在QQ群里发出,得到了很多人中肯的建议,同时还有很多爱心企业和个人有意愿去资助这个被病痛折磨的孩子。接下来,田克颖打算将这些讯息通过各大网络论坛、微博等渠道发出,希望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和帮助这个生命垂危的孩子,使这个饱受折磨的家庭重燃希望。

“我认为,微博时代,广西各级党政部门不能缺席。与全国相比,广西目前的政务微博无论是从数量还是影响力来看都还很“微薄”,需要党委、政府自上而下重视起来。”广西政协委员黄健说,党委、政府应改变传统的舆论管理思维,充分重视微博这种新媒体,积极发挥新媒体在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党政机关利用好微博,可取代新闻发言人,在第一时间向民众提供最新最快最全的信息,提高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在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和敏感问题上不缺席、不失语、不妄语,有助于平息谣言,缓和事态,化解矛盾,提高政府信用。同时,这也是党政部门更好地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有效举措。鉴于此,黄健建议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有关文件,支持并规范我区各级党政部门政务微博的使用。

民进广西区委在提案中指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让网络舆论成为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促进社会良性发展。运用不好,则会适得其反。从“天价烟”到“躲猫猫”,从“最牛团长夫人”到“售票员倒票视频”,从“被自杀”到“替谁说话”,从“表哥”到“房叔”,一系列的网络热词正在显示舆论与网络形成的强大合力。网络舆情紧扣着社会舆情,网络舆情是网民思想情绪和群众利益诉求在网络上的集中反映。

接受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纷纷表示,网络问政只是社会管理多元化发展的一部分,只要有一颗足够强大的包容心,网络问政可以成为展示政府新形象的新途径。建议党政领导干部以个人名义开通官方微博,以便实现与民众的良好沟通,理性引导公众情绪和观点。同时,把网络突击性应对演变为常态化机制,即在没有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真正做到信息公开、阳光办公,切切实实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每一件事。(完)

  • 责任编辑:王秀钦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