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直通屏山> 网络问政 > 正文

“网络问政”聚焦民生 职能部门一一解答

2013-12-02 10:04   来源:金山网  责任编辑:黄水来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运河之母广场灯光设施毁损严重

镇江新地名如何彰显区域历史文化特色

江大黑车揽客常年“回潮”怎么办

桃西路刚修通就“不通”了

……

昨天下午,第十期“镇江网络问政”主题活动聚焦社会民生热点话题,镇江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国土局、市民政局、市城管局、市水利局、京口区政府、润州区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和港务集团等单位代表,对这些网友热议的话题一一解答。

话题一

运河之母广场灯光设施为什么毁损严重?

市水利局:已责成施工单位整理修复

11月初,有网民在金山网镇江论坛发帖称,运河之母身边的灯光设施早已面目全非,感叹“这样的环境和管理真不该搞这样的设计,让人叹息,钱扔到水里了……”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有哪些?目前有无行之有效的监管举措?

对此,镇江市水利局代表说,目前运河之母的灯光设计,主要采用的是水下LED灯。由于前段时间水位较低,灯露出了水面,很多行人直接在上面行走,造成LED灯的损坏。目前水务集团已责成施工单位对现场灯光设施进行整理修复。

水务集团代表介绍,运河之母的灯光设施之前已经维修过3次。接下来除了加强管理、组织专人在现场看管外,他还呼吁市民要更加爱惜公共设施、共同维护古运河的美景。

话题二

江大黑车长期占道,长效管理难在哪?

镇江市交通运输局:将优化公交线路、增加线路班次

有网民发图片再曝江大东门占道经营、黑车经营等,造成道路堵塞,一片混乱,且有安全隐患,追问“是否这儿是三不管地带”?

“这一情况属实。”市交通运输局代表现场为管理工作不到位而表示歉意。他说,之前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多次,但每次整治过后,“回潮”严重,这是因为周边师生、居民在出行时,对应的交通需求得不到满足,“特别是不少黑车有江大通行证,执法人员一到现场,车就开到校园里去了。”同时整治江大黑车还存在执法难、取证难的问题,车辆停放在附近时或者在路上营运时,交通部门都很难查处。

为此,交通部门将优化公交线路和增加部分线路班次,力争把公共交通打造成市民首选的交通方式。同时明年元旦期间,交通部门计划新增300辆出租车。针对部分地区“打车难”,有计划制定智能叫车系统,目前具体事宜正在商谈中。此外,“疏堵结合”联合市城管、交巡警等部门对黑车、占道经营现象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话题三

镇江新地名要如何彰显区域历史文化特色?

市民政局:命名会上网征求意见,地名文化要保护

有网民发帖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新建道路越来越多,但目前许多新道路名称混乱,有些比较俗气,有的让人摸不着头脑。不少网民跟帖表示认同,认为“镇江新地名最大的问题是缺少文化内涵”。究竟道路命名谁说了算?目前我市道路命名有无公示听证程序?

“地名命名的发展方向,确实是要增强文化性。”市民政局代表回答说,2009年以前,城市地名命名常常比较被动,一条道路在正式命名前往往还有个“乳名”。2009年《镇江市城市地名总体规划》出台后,民政部门和规划部门加强合作,一路一名,并且从建设之初到建成使用后,都用同一个名字。“目前道路命名都会上网公开征求意见,重大地名命名还会采用专家论证制。”对于新地名要如何彰显地方特色,我市今年也在加强老地名的保护,评选最具价值的老地名,并且为老地名立碑申遗。同时民政部门也积极和城投公司沟通,在老城区改造建设过程中,保护老街巷地名文化。

话题四

桃西路刚修通就“不通”了,

高峰期路被堵死怎么办?

润州区政府:将加强执法,制止菜农在马路上经营

“桃西路9月份才通车,转眼间路口就变成了菜场,高峰期堵得水泄不通。”相比于通车带来的交通便利,周边居民更多的是忍受马路噪音、垃圾和无休止的堵塞。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在哪里?有无好的解决办法?

“网友反映的情况确实属实”,润州区政府代表介绍,这些路边占道经营的摊主大多是附近城中村农民,卖的是自留地上种的蔬菜。出摊时,一般在出行高峰期,“马路菜场”一出,路常被堵。

接下来润州区政府将联合市、区城管、街道等部门实行“街长制”,执法人员每天早上7:30要到岗到位,错峰时段安排人员上路执法,制止菜农在马路上经营,还路于民。针对这些菜农的谋生问题,下一步将从规划上考虑建立菜场,规范经营,解决菜农出摊谋生问题。(巫悦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