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录像锁定波士顿爆炸嫌疑人 或为美恐怖分子
www.fjnet.cn 2013-04-18 07:05 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总统拗口表态凸显反恐尴尬 “恐怖”二字对美国人有何复杂意味?从奥巴马政府的反应就可窥见一二。 奥巴马总统在事发后的两次全国电视讲话中,一方面碍于调查工作尚未结束而不能立即将波士顿爆炸定义为“恐怖袭击”,另一方面又唯恐被责以行动不力而必须突出“恐怖”字眼,只好谨慎又拗口地强调“正按‘恐怖主义行径’处理”爆炸案。 自12年前“恐怖航班”重创原本自信满满的美国社会以来,美国人似乎一直陷在“又累又恐”的两难境地。 一方面,以反恐之名发起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似乎形成某种“越反越恐”的怪圈,并给美国社会制造了从退伍军人安置到对穆斯林的“隐性歧视”等一连串难以治愈的“偏头痛”。在去年一起造成7人死亡的枪击案中,人们怀疑遇害的锡克教徒就是因被极端分子误认为穆斯林而不幸“躺枪”,这一事件很可能只是美国社会这一深层矛盾的缩影。 另一方面,对恐怖主义的集体记忆依然深植美国社会,人们抱怨虽多,却不敢掉以轻心。今年3月初,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宣布从4月下旬起将允许飞机乘客随身携带部分类型的小刀。这是“9·11”以来美方首次放宽安检要求,结果舆论哗然,斥之为置公众安全于不顾。 媒体抢先定性折射脆弱心理 当美国波士顿马拉松比赛现场15日下午接连发生爆炸后,无论浓烟中四散奔逃的亲历者,还是电视机前一遍遍重复观看现场视频的观众,不少美国人心头那根与“恐怖”二字相连的弦又被触动了。 事发后,美国各大报刊、电视、网络媒体纷纷滚动报道,“恐怖袭击”一词频现其中。媒体先于警方对事件定性,折射出后“9·11”时代美国社会某种“惊弓之鸟”的心理。 在波士顿体育盛事的重重安保中发生致命爆炸,再次凸显恐怖威胁和安全防卫之间“矛与盾”的复杂关系。美国国土面积大,境内外人员往来多,安保工作再强也有“挂一漏万”之时,而这“万一”对任何受害者家庭都是百分百的重创。 “9·11”袭击已过去十多年,美国民众逐渐恢复的脆弱心理如今又遭遇一击,他们对美国本土自我防范能力可能产生新的怀疑。如何加强国土安全,将成为美国社会下阶段的关注重点和反思课题。 本版据新华社央视报道 (京华时报)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18]媒体称美国逮捕一名波士顿爆炸案有关嫌疑人
- [ 04-18]美媒体报道称波士顿爆炸案调查工作取得进展
- [ 04-18]警方根据视频确认波士顿爆炸案嫌疑犯
- [ 04-17]美国驻华沈阳领事馆降半旗向波士顿爆炸案遇难者致哀
- [ 04-17]中方介绍波士顿爆炸案中国公民伤亡情况
- [ 04-17]波士顿全城追凶 警方基本还原爆炸现场情景
- [ 04-17]波士顿马拉松主办方称2014年比赛将照常举行(图)
- [ 04-17]波士顿爆炸案记者手记:拿什么来面对“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