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在经历了较长时期的高位运行之后,7月创下37个月新高,通胀压力仍未缓解。我们认为,稳健依然是货币政策的整体基调,但将会发生一些变化。
引起本轮通胀的实体因素正在发生变化。有分析预测,食品价格周期和生产资料价格周期正接近上升周期的尾声,这对于控制通胀来说是利好消息。国际因素方面,金融危机之后,为刺激经济恢复必然有一段畸高快速的发展阶段,但这是不可持续的,随着危机的结束,增长必然也会向长期趋势增速回归,因此全球工业增速的适当下降将会成为整体趋势。而中外经济周期具有较强的同步性,也就是说,导致国内通货膨胀的另一实体因素正渐渐消退。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通常具有一定的时滞性,而上半年密集使用的货币政策调控,其效果也许会在不久后显现。有分析称,下半年我国GDP增速的适当放缓,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以上都说明,通货膨胀也许会在第三季度达到顶点后回落。
货币政策方面,2011年上半年我国货币政策基本是“每月一提准,隔月一加息”。未来货币政策将以更具灵活性的利率调控为主,必要情况下辅之以准备金率、央票等数量型工具。
对于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数量型工具,继续上调空间已经十分有限。目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已高达21.5%,这已经相当高。银行信贷市场资金正全面趋紧,一些银行也出现了“没钱可贷”的局面,而本来就存在融资难问题的中小企业更加贷不到钱。也就是说,央行提准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
另外,上半年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为了对冲经济中过多的流动性,消除引起通胀的货币性因素。而引起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4万亿刺激计划所引发的天量信贷,引起M2高速增长;二是上半年大量央行票据到期。进入下半年以来,央行公开市场已连续三周净投放,主要是为了适当缓解市场的流动性,在整体方向不改的前提下稍微做些调整。展望2011年8 月-10月,公开市场还将分别有3520亿、2390亿及2980亿的到期资金,相对来说并不是很大,因此不太需要通过提准来对冲此部分流动性。另外,提准会加剧银行间流动性的波动,导致经济的不稳定。但下半年贸易顺差可能转为正值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热钱流入等问题,依旧不容忽视。下半年是否会再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还要视外汇储备状况而定。
对于未来是否加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加息具有宣示效应。很多人不理解提准是怎么回事,但加息能直观地告诉人们:钱存在银行的利息变多了。同时,它也有利于校正负利率。这两点都能有效地减缓人们的通胀预期,有利于对通胀预期的管理。
- 2011-08-10何志成:CPI上扬 PPI走平 货币紧缩近尾声?
- 2011-08-10CPI"七上八下"尚难断言 专家:不能为一头猪就紧货币
- 2011-08-10三大现象预示货币紧缩周期已近尾声
- 2011-08-10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共振” 货币政策步入观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