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莫丽娟
本报讯 银行卡静静躺在钱包里,手机却连续接到卡上存款被刷走的短信轰炸,在短短10分钟之内,70余万存款不翼而飞,更惊悚的是,交易还在进行中……这不是悬疑电影,而是真切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一幕。受害储户与银行多次协商未果后,无奈将其告上法庭寻求赔偿。昨日,双方在广州市海珠区法院对簿公堂。
巨额存款莫名失踪
今年3月27日晚上9时许,林先生正与朋友在外面吃饭。在席间短短的10来分钟内,他接连收到4条提醒短信——自己银行储蓄卡完成了4笔16万元到19万元不等的消费,总金额约70万元。
惊诧中的林先生第一时间通知公司财务查账,然后马上驱车前往最近的银行柜员机查询。发现余额约107万元的储蓄卡,只剩下37万元,70万存款不翼而飞。更加惊险的是,当时第5笔消费正在进行中,地点远在山东济南。“幸好我及时致电银行冻结账户,并取消了进行中的交易,不然可能就100多万元全没了!”根据银行提供的资料显示,刷走林先生存款的POS机位于流花路某服装批发市场的一个商铺内,但警方调查时,却发现登记名为“鹏飞服饰”的商铺根本不存在。
无独有偶,昨日参加法庭旁听的童先生也有着同样的遭遇。今年8月19日下午,其前往某银行取款时被告知余额不足,“明明存款还有近百万元,怎么会余额不足呢?”满腹疑问之下,童先生向银行查询,发现让他意想不到的真相。储蓄卡在一天前,即8月18日晚被人在澳门刷卡消费,金额超过80万元。已经两年没去过澳门的童先生马上向警方报案,经调查,这些存款是被一张伪造的银行卡取走,除了卡号一样,其他信息全部不符。
被盗刷责任在储户还是银行?
昨日法庭上,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银行卡被盗刷的责任在储户还是银行。林先生坚持认为悲剧的酿成是因为银行安全系统存在隐患,“系统没有安全升级措施,银行卡磁条易被复制,并无法核对真伪是银行的重大过失。”而银行方面却认为,储户银行卡被盗刷的前提是其泄露了密码,否则就算卡被复制,犯罪分子也无法下手。双方相峙不下,只能等待法院判决。
对此,关注本案的律师提醒市民,面对越来越多的信用卡、银行卡被恶意消费的现象,保护好卡片信息及个人密码是最基本的安全措施。如果卡内数额巨大,可以考虑安全系数更高的芯片卡,以防卡片被复制。另外,银行方面也应该加强措施保障银行卡信息安全,解决磁条无法核对卡片真伪的弊端。银行卡被盗刷情况很多,可能是储户过失泄露了卡片信息及密码,也可能是银行安全系统出现故障形成漏洞,不可一概而论。
《投资快报》发自广州
- 2011-09-05银行卡消费被多刷 证据不足维权失败
- 2011-09-05银行员工贩卖银行卡信息 内鬼一条要十元
- 2011-09-05市民银行卡里突然多了1万1 两分钟后钱又消失
- 2011-09-03晋江好心男子拾到银行卡 想归还却被怀疑是骗子
- 2011-09-03揭开银行卡信息买卖黑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