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银行> 银行资讯 > 正文
银行理财高收益“神话”走向终结
money.fjnet.cn 2011-09-19 11:1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我来说两句

2010年主要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共为客户创造收益合计约560亿元,而同期公募基金总体上连年亏损。

李成(化名)来北京“跑总行”,已经不太爱去计划财务部了,他现在是金融市场部和投行部的常客。在他看来,“计财部只有可怜的信贷指标,而金融市场部和投行部有通天的本事。”

李成是一家股份制行的分行行长。他的变化,反映了中国银行(601988)业一个奇特的现象,银行表内信贷指标被层层分解,“管得死死”的,而表外的银行理财业务,已经异化为“第二信贷部”。

不过,李成也叹息说,“最近找理财的人,他们的招也越来越少了。”年初,金融市场部为李成的客户做了几单委托贷款,即总行发售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委托分行向某个企业发放贷款。但现在,这种做法已经被银监会禁止了。 李成最近在频繁接触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人,希望在信托通道被堵后,资产管理公司能创新出新的“玩法”。去年,李成曾经和他们开展过几单合作,资产管理公司从银行拆借资金,然后从银行买信贷资产,银行腾出信贷额度,资产管理公司赚利差收入,这种模式也已经被银监会禁止。 苦恼的不仅有李成这样急于为企业寻找资金的分行行长,还有各家银行理财业务部门的负责人。银行让渡部分利差收入,把贷款卖给理财客户,客户获得高于存款利率的收益,银行腾出信贷额度,并赚取手续费收入,这个看似“完美”的模式已被终结。各家银行在苦苦思索出路的同时,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也在着手起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管理办法》,并推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修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已完成公开意见征求,最终的文件和征求意见稿差别不大,将于近期印发,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

一系列监管新政,将致力于矫正银行理财的“异化”现象。比如,要求各家银行疏散资金池,实现每款理财产品对应特定的资产组合,限制理财产品间互相交易资产组合,避免银行灰色操作和对收益的截留,提高信息透明度,做到“无论亏了还是赚了,银行都必须说得出理由和过程。”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买者自负”,避免银行理财业务对银行信用的透支。 但对于是否应该允许银行理财资金投资信贷资产,仍处于激烈的争论之中。1.理财强迫症 在过去3年,中国银行业的理财业务缔造了一个“神话”。据银监会统计,面向个人的理财产品账面余额从2008年末的8233亿元增长到2010年末的17000亿元,加上对机构和私人银行客户发售的部分,银监会估算理财产品余额在2010年末达到2.5万亿左右。更为重要的是,银行理财产品真正为客户赚了钱。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主要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共为客户创造收益合计约560亿元,而同期公募基金总体上连年亏损。但“神话”也有脆弱的一面,银行理财资金高度偏好于投资信贷资产,或通过信托公司发放贷款。银信合作余额2010年底约2万亿,其中至少有1.5万亿投向了信贷资产和信托贷款。 在宏观调控需要收紧信贷投放的政策背景下,国务院要求刹住表外信贷风,以2010年8月银监会下发“72号文”为标志,银行理财的“神话”开始逐步走向终结。银行再难找到风险可控,收益能“战胜市场”的基础资产。但是,银行理财的资金量还在膨胀。今年上半年,银行存款利率无法战胜CPI,各类资金加速从银行资产负债表“出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据央行统计,截至6月末,理财产品余额达到3.5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000多亿元。市场巨大的需求,推动了银行理财的急剧放量,同时,各家银行也将理财产品作为揽存的利器。 据本报记者以各家银行中报及其它途径披露的数据统计,16家上市银行上半年发行理财产品14万亿左右,而余额不到4万亿,反映出理财产品呈现“短期化”趋势。

银行靠短期理财资金支撑长期资产,通过期限错配,增加了收益,同时,还可以通过期限的精准设计,配合揽存,如在月初发行理财产品,月末结束,或月末几天发行理财产品,次月初成立。这两种途径都可以增加月末的存款,而一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较高,也能吸引客户长期在该行开户存款。各家银行争相狂发短期理财产品,对整个银行体系的伤害显而易见:在央行一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存贷比迫近监管红线的情况下,银行迫切需要增加存款,但整个银行体系,又在将存款“往外赶”,使得存款大起大落。然而,在利率市场化止步不前,真实的市场利率一再攀高,而银行存款利率没有相应提高的情况下,银行对理财业务既矛盾又无奈。“发理财,好似卯吃寅粮,但不发理财,存款要跑,到时不仅肉吃不到,连汤都没口喝。”李成无奈地表示。一方面,整个银行业患上了理财“强迫症”,吸附的资金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银行理财在“后银信合作时代”,投资渠道匮乏,高收益“神话”已经逐步走向终结,资产配置压力陡然增加。

7月以来,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全线走低,平均下降100-200个基点,一些银行运作的“资金池—资产池”业务已经在释放“滚存利润”,勉力维持。2.争议信贷投资重开闸 在强大的资产配置压力面前,主要商业银行在推动银监会出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管理办法》。银行的诉求在于,通过这个《办法》拓宽银行理财资金的投资范围,特别是重启信贷资产投资。其理由在于,银行理财吸附了泛滥的流动性,有利于宏观调控,否则这部分资金流出银行体系,而资本市场长期不景气,将可能去炒作房产和大宗商品。在吸附巨额流动性之后,总得给银行理财资金一个出路。“不是我们非要去放贷款,问题在于,一刀切不让投信贷之后,我投哪去?”一位国有大行理财业务部门负责人认为,目前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都不能满足银行理财资金的投资需求,虽然国务院已同意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但这个口也不可能很大”。因而,在过渡期限内,应该允许理财资金适度适量投资信贷资产。 对监管当局担心的突破社会融资总量的问题,其给出的方案是,一家银行投资信贷资产的总量与表内加权风险资产挂钩,比如前者总量控制为后者的5%。

责任编辑:林晨昱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投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