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财经要闻 > 正文
官员称地方为完成确定增收目标调社保基金充数
money.fjnet.cn 2012-04-19 10:5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我来说两句

“今年以来,我们拼了老命抓增收,挖掘一切可能的税源,但国地税的增收也只有2%左右。”这名官员无奈地说,“要实现财政收入的‘开门红’,只有靠非税收入来调节。其中有往年土地出让金结余的一块,但是在土地出让不景气的情况下,这一块的调节作用也越来越小。”

江苏另一个市的财政局长也毫不隐讳地对本报记者说:“一季度实体经济总体不乐观,表现在企业税收状况不佳,情况堪比2008年四季度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

据他分析,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增长速度下来了,房地产交易萎缩、土地出让大量流标,相关的耕地占用税、契税及营业税比去年大幅减少,其在地方财政总收入中约占到30%~40%,这一块突然断流,而地方支出又是刚性的,甚至形成了路径依赖,压力非常大。许多县级市跑到省城,甚至到外省集中挂牌卖地,就是一种焦灼心态的投射,说明大家都发急了。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完成年初各级人大确定的财政收入增长目标,有的地方甚至把住房基金、社保基金、市里一些大的融资平台的资本金都抽过来“充数字”。“先临时调进去,完成当期的财政考核任务数后,再转出来,现在都是这样玩的。”他说。

地方政府“支票簿”

虚假膨胀只是问题的一面,低下的管理水平也给了地方政府很大的腾挪空间。即使不考虑土地出让金等收入,非税收入也已经成了地方政府的“支票簿”,随便撕。

据财政部公布数据计算,2011年,地方本级非税收入为11343亿元,占全国财政非税收入(14020亿元)的80.9%,占地方本级收入(52434亿元)的21.6%;而据本报记者了解,地方财政部门所计算的非税收入,往往还高于这个比例。

多名财税专家指出,今年中央政府在理性调低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通过结构性减税希望让利于企业和民生,希望通过减税效应的发挥带动居民消费的扩大、振兴实体经济和民间投资,但非税收入的过快增长和过度膨胀,容易对冲结构性减税的作用,加重企业和社会的负担,加剧社会分配不公。

一名长期从事财政监督的负责人向本报评论称,长期以来,政府收入名目过多,而支出管理相对薄弱。特别是非税收入使用管理不到位,普遍存在非税收入使用不规范问题,滥支现象比较普遍,有的用来建办公楼、宿舍;有的用来发放职工的工资、津贴、补助,有的甚至乱发奖金、物品,导致社会收入分配不公。

责任编辑:全梦吟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投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