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于接待,无暇修行
1983年,19岁的钟云龙从少林转投武当。1988年,他接任“武当山道教协会武术总教练”。1996年,钟云龙全票当选紫霄宫住持。
“武当山宫观住持的选举制度,是从明代延续至今的。”钟云龙告诉本刊记者,紫霄宫素来以坤道为主,“女孩子多的地方,总喜欢搞些帮派。我当住持之前,观里管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道教协会的领导一合计,就把我列为了候选人。因为我不好拉帮结派,再加上之前就是他们的武术教练。所以一投票,观里50多个人都选了我。”
他没有想到,当管委会主任的日子竟是疲惫不堪。
由于兼任武当山道教协会执客,钟云龙每天一睁眼就得忙于各种接待。他的服务对象是海外游客和厅级以上领导干部。
接待最多的是台湾游客。最多的一年,竟然来了300多个团。
“他们喜欢仪式,我们就得搞个仪仗队,把他们从山下接上来,引他们拜神,给他们介绍道教文化。”钟云龙笑着说,“1993年我们去台湾的时候,他们的仪式更隆重,仪仗队一下排了几公里。”
钟云龙印象最深的是接待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
“他不像我们平时接待的一些领导,需要我们找话题,给他们介绍历史文化。江先生一来,就先背了一段《道德经》。道教协会安排我给他表演太极拳,没想到他也会练。我表演完,他也跟着表演。他喜欢音乐,临时提到音乐,我们就找乐师来演奏。这些都是之前没准备的。他提到哪儿,我们就得跟着走。”钟云龙感叹,这种接待压力很大,万不可出差池。偶尔,有人问些敏感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更是得小心应对。
每到午饭、晚饭时间,往往是最忙的时候。连续几年,钟云龙几乎只能吃方便面,有时甚至一天只能吃一顿方便面。至于修行、打坐的时间,更是少得可怜。
辞职的掌门与放逐的掌门
2000年,身心疲惫的钟云龙强行辞职。
“我辞职还有一个原因,当时武当山道教协会的老会长羽化了,新上任的会长不会武功,也不注重武术。”钟云龙解释,“而且,道教是研究自然的,真正的道人不喜欢搞管理。”
辞职后,钟云龙带着两个徒弟,在武当山五龙宫背后的一个山洞里面壁修行。2008年,中央电视台记者曾在山洞里找到钟云龙,彼时钟云龙称,“作为道人,本应回归自然,可多年来俗事缠身。尽管也不可能在此长期静修,但可以视作为自己将来准备的修炼场所。”
“钟云龙有一个大家庭,都靠他来养家。怎么可能闭关那么多年?”自称“武当玄武派内家拳宗第十四代掌门人”的游玄德对钟云龙闭关一说表示怀疑,“现在有些人为了包装自己, 闭关七年八年的,闭关九年就和达摩一样了。钟云龙出名,是因为现在地方政府不断推??他。”
与要从俗务中抽身的钟云龙相比,游玄德倒是在各处游刃有余。3月下旬成都举办首届武侠文化节,以“武当掌门”名义出席的正是游玄德。但在武当,游玄德这个名字几乎被视作“歪门邪道”的代名词。
在百度百科上搜索“游玄德”,提到在2008年的一次比武中,游玄德面对五名壮汉,用“隔山打牛”轻描淡写般将5人推倒在地,他还曾在黑龙江卫视表演过“沾衣十八跌”和“一阳指”神功,相关视频现在在网上还能找到。不过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时候,游玄德说:“我表演的不是一阳指,而是武当祖传金针指,电视台为了宣传才改为一阳指的。”
“他不是出家人,连皈依弟子都不是。”武当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道长告诉本刊记者。
据该道长介绍,游玄德的姑父是当地领导。1988年,游玄德当兵复原后,姑父将其安排到武当山。初到武当时,游玄德只是负责看守庙里的花园,后调到办公室打杂。后来他当上了武当山金顶管委会的副主任。
“他一上任,就把当时的主任架空了。”有道长称,不止如此,他还找他的徒弟打人,名声很差。一时间,山上的出家人都来指责道教协会会长,怎么留这么一个人在山上。屡遭唾弃之下,游玄德只得自动离??开。
关于游玄德的被逐,钟云龙还提供了另外一个说法:“每次有人去找游玄德,他的徒弟都让对方稍候,说是要通报。通报之后多半会说,师父正在打坐。一次,一个政府官员去见他,在门口候得久了,就偷偷推门去看。这一看倒好,游玄德哪里是在打坐,分明是装腔作势地走来走去,时而拨弄一下自己的头发。这名官员二话不说,扭头就走了。这之后,政府的人觉得他那套越搞越邪乎,就把他赶走了。”
被逐出武当山的游玄德四处游学、讲课。
“他后来买了很多视频,跟着录像带学功夫,自己也编了一些拳法。”也有道长感叹,如此看来,游玄德还是有一定悟性的,“现在在武术圈里,很多人都知道他,还有一定影响力。但真正的行家其实并不认可,觉得他那套太虚了。”
服务大众也是修行
2009年,钟云龙在山脚下租了个院子,办起了自己的实业:“三丰会馆”。一来教些养生方法,二来培养武术人才。
而今,他的工作场所位于会馆顶层的露台上,和政府机构的办公室并无二致——一进门,一张深褐色办公桌,桌子上还摆着一面小五星红旗。旁边的茶桌上放着茶具和奥利奥等零食。
“现在轮到我疲于接待了。”钟云龙的继任者、现任紫霄宫住持武俊丽一大早就忙着接待各地香客。
紫霄宫管委会位于观内一个四合院里,即便是主任的办公室,也甚为清简。除去三张桌子、两台灰头土脸的台式电脑外,几乎再无他??物。
“钟道长当年离开,就是因为没有自己的时间。”武俊丽感叹,“我们现在白天要接待,晚上有时还得加班,很难静心。可是反过来想,这不也是为了服务大众,帮助别人吗?应该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修??行。”
武俊丽的话被远道而来、请求住宿的香客打断。“最近连地铺都没了。”武俊丽一脸为难。
出了管委会的门,紫霄殿、父母殿等观内,香客如流。门前的空地上,二三十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兀自打着太极拳。这曾是《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现场教张无忌太极剑的地方。而今,砖红色的墙壁上依稀可见“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几个大??字。
少林:商业时代仍是武林至尊
“堕落”还是“与时俱进”?
在少林寺塔林中,最新的一座是素喜长老的墓塔,塔身上刻着笔记本电脑、摄像机、轿车、飞机等,
这是他的弟子捐款修建的。导游解释说:“这叫与时俱进。”
一小时内,少林寺武僧团总教头释延鲁接了“钟先生”、“李总”等人的四个电话;一天内,释延鲁陪了五六拨客人。晚上10点,匆匆见过记者后,又去赴下一场会??面……
1985年入少林寺时,释延鲁师从释永信。彼时,每日伴着暮鼓晨钟,参禅习武的他,万万想不到自己有一天能有专职司机,能坐上奔驰车,能当上奥运火炬手,能和谭盾、基辛格等名人合影。
而今,释延鲁最主要的身份是少林武僧团培训基地校长。平时,他的下属称其为“老总”。他很少回到寺里的禅房,大部分时间,待在学校一间古香古色的办公室里。
他已经成为急速发展的少林商业帝国中的一员,很多时候身不由己。有时,释延鲁也会怀念初入少林寺时参禅习武的单纯。但很快,他又会宽慰自己:“行走坐卧皆是禅。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也是一种修??行。”
少林寺的功夫经济
培训基地于1997年成立,发展到现在,已形成武僧团培训基地教育集团,有1万多名在校学生。
在入学指南上,本刊记者注意到,最便宜的“普通班”一年费用为8900元人民币,最贵的“少林寺”每年费用高达56800元。外籍学员中,学期1—3年者,每年需8800美元。
“我们和少林寺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释延鲁告诉本刊记者, “主要是为了培养少林的后继人才。由于各方面还处在需要完善的阶段,所收取的学费也多用于学校建设。” 这位总教头不善言辞,甚至有些口吃。
释延鲁颇为得意的作品是《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这是少林寺举办的大型户外实景演出,其演员大多出自武僧团培训基地。最为尊贵的总统票价格高达980元/张。
2006年演出以来,业务繁忙的释延鲁经常要在晚上抽时间陪各方客人看72分钟的演出。
“这些年,寺里变化太大了。”释延鲁感叹。
自1986年始,少林寺先后创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会、少林武僧团、少林寺红十字会、少林书画研究院、中华禅诗研究会、少林寺慈善福利基金会。
1988年1月,少林寺走上了“功夫经济”的道路,次年,少林武僧团开始了国内外的演出。1997年8月,少林寺成立了河南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少林素饼和少林禅茶,并注册了国内29大类近100个商标,向一些社会企业特许授权使用“少林”商标。随后,少林文化传播公司、食品公司、商标公司相继开张,几十个少林武术文化中心和武术馆校在国外建起。
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佛教界的第一家公司,注册经营范围包括不动产、实业、建筑运输、教育与印刷等。
“身披袈裟的首席执行官”
自1999年,住持释永信升任第三十代方丈后,少林寺更进入急速发展时期,且颠覆了人们心目中传统佛家弟子固有的形象。
2002年,美国探索频道为释永信拍摄了电视片《新少林方丈》。这部片子追踪拍摄少林方丈一天的生活,亲眼目睹他驾驭着古老的传统迈入现代社会:看方丈如何坐奔驰车穿行于繁华都市,如何用手机遥控少林寺内的日常生活。这部片子在翻译成英文版时,“方丈”被译成了“CEO”。
美国《洛杉矶时报》在对释永信的报道中称,他“常常坐着配有专职司机的吉普车四处旅行,坐喷气式客机周游世界,与好莱坞名人过往甚密”,是“身披袈裟的首席执行官”。
一位多年前采访过释永信的媒体人告诉本刊记者,当年,释永信的手机一响,站在一旁的小沙弥便恭敬地递过电话。待方丈接完后,再低头弯腰将手机捧走。
英国《卫报》报道,少林寺生意做得很大,每年仅少林寺海外资产收入就达1000万英镑,其中1/3归寺院。
3月24日,本刊记者在少林寺注意到,寺里大小商铺管理十分严格。每个铺面都挂着统一的星级评定牌,上面写明责任人姓名及联系方式。一家饮品摊主透露,盘这个铺子下来要七八十万元,钱都交给寺院。此外,寺内还有一些兵器铺、药铺。药铺出售的几乎所有药品都加了“少林”二字,出品商为“登封少林药局有限公司”。售药的则是身穿灰色僧袍的小沙弥。
跨国企业中的修行
其实,玩转国内市场的释永信早已把目光投向海外。
截至2004年,仅释永信亲自率领的少林武功表演团已经走访了60多个国家,表演超过1000场次。根据有关数据,在美国演出一场的收入在1万美元左??右。
2011年,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举行的“第八届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发表演讲时,释永信表示,少林寺目前发展的重点是在海外,“在国内没有做太多,重点主要在海外,我们的武僧和法师都用英语、德语、西班牙语在当地传播,海外发展壮大了,才能在国内有话语??权。”
2002年,青城掌门刘绥滨举行婚礼,成为轰动四川武林的大事。原本想请30桌,但最后来了800多人,只得在都江堰大酒店[10.12 0.00%]摆了50桌。根据刘绥滨本人回忆和当时媒体报道,在川的少林、武当高层都派人道贺,但峨眉派只来了其中一支的负责人,代表人物汪键和吴信良均未到场,两派冷淡可见一斑。
“四川以前从未出现过青城一派。但金庸小说流行后,以刘绥滨掌门为代表的青城派逐渐做出了影响力。”3月的一个雨夜,乐山某茶馆里,峨眉派掌门汪键与本刊记者纵论江湖大事,谈及青城一脉,他认为,青城自古就属于峨眉的一支。
按照汪键的说法,峨眉是中国最古老的门派之一,其传承清晰仅次于少林,甚至比武当还要明确。“江湖上只有少林,峨眉和武当是门派,其他的都只是拳种。现在拳称少林,可是在明代,拳枪皆以峨眉为上,棍才推少林。”
至于青城派是否独立成派,一直有着很大争议。
“峨眉派‘五花八叶’,青城只是五花中的一朵。”90岁的峨眉武术泰斗王旭告诉记者。“五花八叶”的说法最早见于清末湛然法师的“五花八叶”赋,“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
八叶指峨眉派的八大分支——僧、岳、赵、杜、洪、化、字、会;五花则指峨眉武术在四川的分布地点,分为成都的黄林派、青城山的青城派、川北的铁佛派、川东的青牛派和点易派。
武侠小说《峨眉》作者、三江都市报编辑于铁成也认为,“其实四川武术就是峨眉一家”。
“青城派没有实体,其实是没有根的门派,但由于刘绥滨比较懂宣传,善于利用媒体,所有才有了现在的影响力。”峨眉派一位高层如是说。
青城主打什么功夫?
关于以上说法,青城派掌门刘绥滨显然不认可,“湛然法师是太平天国石达开的军师。石达开失败之后流落在四川,他编出‘五花八叶’,目的是想团结四川的习武人士,结社反清,这个赋本身并无依据。”
“青城属于峨眉的官方证据,是1989年出版的《四川武术大全》,这本书把所谓的‘五花八叶’扩展到了68个门派,认为这些门派都属于峨眉武术。这68个门派其中有南少林拳,有武当功夫,有陈氏杨氏等太极拳,有形意,这些都不是峨眉武术,只不过是在四川流传的武术。”刘绥滨说。
他进一步解释,四川省体委搞武术挖掘时,发现了这68个拳种,但流传范围和影响力都不大。而当时的少林、武当两派已经很火了,所以组织者就决定将其打包,全部都归为峨眉武术,以便和少林武当鼎足三分。“这本书,在少林和武当看来,也是笑话。他们并不承认这些是峨眉武术。”说至此,刘绥滨有些愤慨。
另一个争论点在于青城派武术本身。
峨眉派一位高层告诉本刊记者,青城派掌门刘绥滨目前以教授青城太极为主。“但太极拳是青城武术吗?刘绥滨对武术根本没有系统认识,他的太极拳是乱来的,国内所有太极的源头都是陈氏和杨氏太极,不存在什么青城太极拳。”
“青城太极是历代掌门单传的,我师父余国雄在86岁的时候传给了我,”针对这个问题,刘绥滨如此解释,“青城太极与陈氏、杨氏太极有很大不同。另外,青城太极拳的手印也是独一无二的,是其他太极所没有的。”
说到此处,刘绥滨双手环抱,向记者摆出了几个手印。
汪键回忆,他和刘绥滨唯一一次间接交手是在1994年。当时,刘绥滨还在四川彭山大鹏钢厂做保卫科长。钢厂老板出资,在当地搞了一个大鹏精英杯擂台赛。汪键带着大佛武校的几个学生参赛,拿到了团体冠军;而刘绥滨率领的代表团却没有拿到任何名次。
记者就此事向刘绥滨求证,刘否认有此比赛。而本刊记者查阅彭山当地报纸发现,该比赛确实举办过。
商业疾行
纵是有诸多质疑,青城派依旧借助宣传推广逐渐为人所知。2009年,刘绥滨参加台湾“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时受到马英九接见并合影,借此扩大了不少影响。
开发iPhone应用则是青城在普通人群中落地的一大招数。邳海旗透露,最初,开发团队对青城养生功没有感性认识。他就要求每个成员都要学会青城太极拳。掌门刘绥滨还亲自给这些年轻人示范“野马分鬃”、“白鹤亮翅”等,告诉他们拳架子怎样才能到位。花了半年,应用方才上线。
2011年,由四川都江堰市政府牵头,邳海旗的马瑞卡集团、刘绥滨的青城武术研究会三方共同成立了青城文化公司,推广青城武术品牌。目前主推项目是“青城道养”概念。
刘绥滨告诉记者,道养是结合保健的一种旅游产品,主要面向旅游团。
“休闲养生产业我们十年前就开始操作了。”在青城太极养生总部的拜师堂,青城派掌门刘绥滨娓娓道来,“最初,我办武馆授徒,教授青城派最普通的拳术。后来发现,一些中老年人对养生有着特殊的需??求。”
1997年,刘绥滨从一位福建商人那里得到启发。此人200来斤,练武的目的就是减肥。
“他明白告诉我,每天练四个小时太苦了,受不了。”于是,刘绥滨建议他学太极拳,每天只练一个小时,但仍按四小时收费。一个月下来,商人减量十几斤,甚是满意。刘绥滨也觉得这样省时省力,收入也不会减少。
此后,刘绥滨的教授方式就从武馆变成了养生课。除学习青城太极之外,还提供青城道养食品,道养饮料,全方位养生。
如今,刘绥滨成了“空中飞人”,辗转于各地,每月有十次左右的道养课。
为了拓宽经营渠道,青城文化公司还和福建泉州一家公司推出了服装品牌——青龙武极,即将上线销售。
峨眉:拳头打出一片江湖
办武校、搞演出,一年赚200万
2003年中秋,金庸到了峨眉山,观看了一场峨眉艺术团的表演。
“表演完,金庸对我说,如果早知道峨眉功夫这么厉害,我就会在小说中把峨眉派写成武林盟主了。”
汪键回忆道
四川乐山,一辆克莱斯勒300C在公路上疾驰。
手机铃声一响,峨眉派掌门汪键熟练地将座驾停至路边,用颇为职业的声音接着电话:“这里是大佛武校……收学生,一年几千吧……三岁,太小了,我们没法教……”
挂掉电话,汪键踩了脚油门,扭头告诉本刊记者,“是个广东打工的,图省事想把三岁的小孩送过来。我们武校又不是托儿所,没法照看这么小的孩子。”
汪键的另一个身份是乐山市大佛文武学校董事长。和国内其他门派一样,开武校是主要的经营方式。大佛武校现有学生500多人,从小学一年级到中职(武术中等职业教育),跨度很大。
靠打擂,撑起武校
汪键籍贯湖北,随父母支持三线来到乐山,从小身体不好,父亲于是教他练武。中学开始学习峨眉派赵门武功。大学进入成都体院,系统学习了武术理论。19岁,汪键毕业,分到乐山技工学校。“进入之后,领导就让搞第二课堂,我于是组织了武术队”,汪键回忆道,几年时间里,这支武术队获得了乐山市冠军,四川省冠军,两位队员进入了中国武警总队。“我对培养武术队员特别有灵感。”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技术学校再无财力养着一支武术队,于是汪键就带队自立门户。“刚开始办学非常辛苦,我们没场地,只能租借体育馆教学,”汪键说,“当年体育馆每月租金2500元,但我们没有。” 他就在体育馆门口摆了一张桌子,有几个队员在练武,吸引过路青年报名。“每个人每月收50元,这样逐渐凑出了第一个月的租金。”那时候是1993年。
队员收齐了,但第二个月租金怎么办?“我就把队员带到峨眉去摆擂台。”汪键说。擂台设在峨眉山体育馆,谁都可以攻擂,输了没关系,赢了就有一千元奖金。“我们就挣一个门票钱,而且还要分七成给体育馆。”
至今他依然对那场擂台赛记忆犹新。“来了很多人,峨眉当地武馆的人,乐山习武的人,还有从成都赶来的。”汪键说。擂台赛从四月份开始,守擂的有六人,都是他的学生。“一共打了六场比赛,我们赢了五场,输了一场,是让的,因为赢得太多了,峨眉山当地人不高兴,体育馆负责人就让我们故意输一场给本地人。”
即便如此,峨眉山当地观众也开始起哄,汪键和队员们在护送下才离场。“本来计划打三个晚上,结果只搞了一次。”
这场比赛一共有三千观众,每张门票10元,除去保安和卫生费用,汪键和队员们一共分了五千多。“交了一个月房租,吃了一顿饭就没了。”汪键说。
但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找到了一个挣钱的路子。此后,汪键又连续在乐山搞了四场类似的比赛,并拉来了一个涂料厂赞助,靠以武养武支撑起了这所学校。
现在大佛武校共有学生500人,汪键的内弟子只有20多人。学生们不但要学习套路、散打和跆拳道等武术知识,还要学习文化课。 “我们很重视文化课教育,请了不少好老师。”据大佛武校校长董永清介绍,目前学校最大的开支就是这一块。
“收入有望翻番”
2003年中秋,金庸到了峨眉山,观看了一场峨眉艺术团的表演。
“当时汪鹏表演气功开棍。” 功夫峨眉艺术团团长丁恒指了指旁边一位很壮实的小伙子,“他由于心情激动,没控制好方向,棍砸断之后直飞金庸,将金庸面前的杯子砸得粉碎。金庸非但没介意,还连赞峨眉武术超出想象。”
“表演完,金庸对我说,如果早知道峨眉功夫这么厉害,我就会在小说中把峨眉派写成武林盟主了。”汪键回忆道。
除大佛武校外,峨眉派的另一个实体是峨眉武术文化传播公司。功夫峨眉艺术团就是这个公司在运作。峨眉景区管委会提供剧场,以大佛武校学生为主体,每晚在剧场有一场名为“功夫峨眉”的演出节目。除了峨眉当地风情表演,还会有童子功、吞铁球这种硬气功表演。
武术养生也是公司经营的重要项目,主要针对国外旅游团。据丁恒介绍,养生班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每月费用分别为三千、六千和一万。
据了解,旺季时,几乎每天都会有这样的养生团来到峨眉山。
“峨眉山每年的旅游人数有两百多万,市场非常大。武术旅游、武术养生均有很大发展空间。”汪键告诉记者,“大佛武校一年成本是三百万,武术文化公司成本也是这个数。去年我们这两块的利润之和是两百万,等明年到峨眉山的高速修通后,收入有望翻番。”
那些到访峨眉山的游客们,都会在表演团场地的入口处看到一座女子的雕像。武校网站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的郭襄,他们通过想象将其打造出来,按照垂髫少女的打扮,右手执剑,左手捏着自己的发梢,体态丰腴,凝视着过往的路人。
崆峒:一个门派是如何炼成的
追寻掌门信物九龙玉玺
●本刊记者 陈劲松 本刊特约撰稿 胡金一 / 文
在当代社会,如果一个门派的掌门继承权出现纷争、有多个人参与竞争,有什么方式可以解决呢?
崆峒派的白义海提出了三个方案:鉴定信物、同门推选和比武。
“现在是和谐社会,不提倡比武,但如果真要这样我也勇于面对。”40岁出头的白义海自称深得其师傅、崆峒派第十代掌门燕飞霞的真传。他的竞争对手,一个是他的师娘、日本人甲斐睦子,一个是他的师侄陈虎。
而他们所争的掌门大位,又有多大的含金量?崆峒派确实有悠久的历史还是依托小说凭空产生?这和现在掌门人之争的是非恩怨一样扑朔迷离。
横空出世
武侠中的崆峒派较早见于平江不肖生的小说《江湖奇侠传》,崆峒派是其中的主力门派,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也有提及,但属于打酱油的角色。更多人熟悉崆峒派则是通过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崆峒派的七伤拳是书中一门厉害武功。
“我曾经详细调查过崆峒派的历史,发现这是一个根本没有历史传承的门派。”对此问题曾有过深入研究的一位《兰州晨报》编辑告诉本刊记者,“这个门派在民国之前的所谓历史完全没有任何资料佐证,连地方志都没有任何记载。”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金庸小说传入内地,一位自称崆峒派掌门的武术家燕飞霞开始为媒体所关注。有据可查的崆峒派历史也正是从燕飞霞开始,而这些历史也几乎都是他的口述。
燕飞霞,东北人,本名王进,2005年去世。1985年,武术杂志《精武》对燕飞霞进行了采访。在一篇名为《武海沉珠》的文章中,燕飞霞自述了崆峒派的历史。根据他的说法,崆峒派由唐朝中期的飞虹子在甘肃平凉崆峒山所创,到他是第十代掌门。从第四代掌门人开始,崆峒派就离开了崆峒山。
唐朝中期到民国已经过了1400多年,在接近15个世纪中,崆峒派只出现了十代掌门,在掌门的空窗期,门派是如何传承下来的呢?《武海沉珠》这篇文章并没有进一步解释。
“崆峒派并不是每代都有掌门人。”崆峒派十一代掌门人甲斐睦子女士这样解释,但对没有掌门的情况下如何传承,甲斐睦子没有提供进一步信息。
燕飞霞在《精武》杂志的采访中,称自己7岁偶遇崆峒派第九代掌门胡惠民,习得一身武功。“燕老师是武学奇才,17岁就继承了崆峒派衣钵,成为崆峒派第十代掌派人。还获得过1956年全国武术比赛冠军、1957年缅甸世界武术比赛五项冠军。”崆峒派弟子、崆峒文武学校教练陈虎告诉记者。
胡惠民已经过世,燕飞霞如何习得崆峒武功一事已无法求证。“1956年绝对没有任何全国武术比赛,1957年缅甸的世界武术比赛更是子虚乌有。”从事武术史研究的暨南大学教授、著名武术家马明达告诉记者,“从1953年到1957年,国家大力整顿武术,这段时间没有举办任何比赛。”
跨国师生恋
此后,燕飞霞在全国各地靠教授武术谋生。“1987年我在广州第一次与燕师傅见面,当时他的经济情况很差,没有固定居所,住在徒弟家中。”出身日本外交官世家的甲斐睦子通过燕飞霞徒弟引荐,拜燕为师,学习崆峒派武功。
精通英文、德文的甲斐睦子原来在日本做德语翻译工作。她的父亲是日本外交官,家谱里的名字,最早可上溯到日本第一代天皇。
甲斐睦子初见燕飞霞,看到燕飞霞说话时不眨眼睛,感觉到害怕。她说:“我见过北京、上海、台湾很多有名的武术教练,但从没见过像他这样给人精神压力的武术教练。”她觉得燕飞霞是真正的武术家,跟着学习了两个月。
1990年3月,甲斐睦子又到广州,跟燕飞霞学习武术。两人一起练功,一起吃饭。甲斐睦子越了解燕飞霞,就越有一个强烈的疑问。“这么好的男人,为什么一直不结婚?”甲斐睦子说起自己当初的感受。
两个月后的一天,燕飞霞突然对甲斐睦子说:“你这么喜欢崆峒武术,应该成为我的妻子。”
“我从没见过这么直接的男人。”甲斐睦子回忆道。最终,她接受了燕飞霞的求婚。那年,甲斐睦子38岁,燕飞霞50岁。1990年6月,他们在中国领了结婚证。
“燕师傅向我透露,在国内发展崆峒武术遇到很大障碍,他想换个环境。”1990年8月,甲斐睦子帮助燕飞霞移民日本,在东京新宿教授崆峒武术。“日本地很贵,像我们这样教授武术健身的都是租用场地。”他们最常租用的场地是新宿高田马场的体育馆,三个小时场租为一万日元。
燕飞霞逐渐在日本有了一些名气。1990年10月9日,朝日新闻旗下的《AERA》杂志以《有趣的中国传统秘术——使用扇子和伞的现代孙悟空》为标题介绍了东渡日本的燕飞霞。这篇报道帮助他们打开了名气,“学习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我们每个月收入在五十万日元左右。”甲斐睦子说。
官办崆峒
在日本立住脚跟的燕飞霞在国内也有了机会。
80年代开始,平凉政府就着手挖掘崆峒派武术,打造当地的品牌文化。“当时平凉练武的人虽多,但完全不成系统。”崆峒武术研究会会长王镖告诉记者。具体负责这一事情的崆峒山管理局发现了《武海沉珠》这篇文章,并通过文章作者联系到了燕飞霞夫妇,于1994年邀请他们访问平凉。
政府仅凭一篇文章就认可了一个派别的传承?“在平凉,燕师傅表演了崆峒武术,让他们信服。”王镖说,燕飞霞同时出具了一份 《中国体育史学会》开具的证明信,证明信原文为:“经我单位向有关单位查实,王进艺名燕飞霞,确系我国崆峒派第十代掌派。”这封1989年元月24日开出的证明信盖着“中国体育史学会”的公章,让当地政府确认了崆峒派的传承和燕飞霞的地位。
中国体育史学会是体育总局文体发展中心的一个研究机构。“中国体育史学会并非职能部门,这方面的权威部门应该是中国武协。而且国内我们从来不用‘中国体育史学会’的章,国内用章是‘中国科学协会体育史分会’。我是1990年进入中国体育史学会的,我觉得这份证明文件有很大问题。”该学会主任崔乐泉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1994年平凉之行,燕飞霞在当地收了十个徒弟。“除了白义海之外,其他是记者、画家等,都不是练拳的。” 甲斐睦子说。从那之后,燕飞霞和甲斐睦子又三次造访平凉,并于2003年收王镖为弟子。
“其实当地政府并不太认可燕飞霞,他们对他在民间收徒有些不满,认为崆峒派的传播应该由政府主导。”甲斐睦子说。
与峨眉、青城、武当不同,崆峒派的发展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确立了燕飞霞的传承后,政府加大了对崆峒武术的投资。“2009年,崆峒区政府投资了2300万,兴建了崆峒文武学校,我任校长。”王镖说。这所武校是国内第一所官办武校,直属于崆峒区教育??局。
“我们都比不了(崆峒武校),人家是政府的。”运营私立武校的峨眉掌门汪键说。
从2010年开始,崆峒山管理局推出了面向游客的“武术养生”产品。“如果游客对金庸笔下的崆峒武功感兴趣,我们就教他两三天,收个三五百。”王镖曾经练过少林硬气功,对于崆峒武术,他所知不多,称自己是“管理角色”。
按照当地政府的规划,崆峒武校将发展成为崆峒武术教育集团和国际崆峒武术传播中心, “五年内,学生人数目标是两千人。”王镖??说。
这些目标的基础则是崆峒派传承的合法性以及崆峒品牌的统一,但崆峒派品牌在2005年燕飞霞去世后发生了严重分裂。
三分天下
2005年,燕飞霞因肺癌病逝,此后崆峒派爆发了一场掌门争夺大??战。
燕飞霞去世后,活动范围主要为广东东莞的白义海宣布自己为第十一代崆峒掌门。“我有崆峒派传派大印,是师傅2004年在病榻前给我的。”白义海对记者说。
“那个大印是他自己做的。”甲斐睦子告诉记者,“我是学到燕师傅的功夫最多的人,燕师傅有很多的录像,我学会了所有套路,我想这就是证明。我也不想要当这个掌派,但是燕师傅对我说:‘你是学到崆峒派套路最多的人,你应该要做这个掌派。’”她向记者传真了一份由燕飞霞手写的任命书,任命书上写着任命她为崆峒派第十一代掌门人,落款为“崆峒派第十代掌派大宗师燕飞霞”。
“甲斐睦子这个日本人是在盗取我们国家的武术遗产,我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把崆峒派武术留在国内。”3月23日下午,在成都洛带镇,参加武侠文化节的白义海提起这位日本掌门人时十分愤怒。他一身唐装,相貌端正。
“甲斐睦子只想利用燕师傅赚钱,在日本教授崆峒武术所有的钱都掌握在她手里,燕师傅想捐点给崆峒当地她都不给。”白义海的秘书长项海鑫这样说。
就在白义海和甲斐睦子针锋相对之时,2010年,崆峒派出现第三个掌门人。当时《兰州晨报》刊登了一篇名为《崆峒派掌门传承起纷争》的文章,文章中提到崆峒派传人陈虎于当年8月21日接任崆峒派第十二代掌门人,随后甲斐睦子向《兰州晨报》发表声明,不承认陈虎的掌门身份。
“陈虎是我在2009年收的弟子,2010年我到平凉的时候,王镖曾经向我提出希望让陈虎成为下一任掌派,我没有同意。但是在我离开之后,他就在接受采访说自己已经是掌门。”甲斐睦子告诉记者。
陈虎出任第十二代掌门的依据是一封署名甲斐睦子的任命书,但甲斐睦子否认她曾作出任命:“这封任命书是王镖他们伪造我的笔迹。之前王镖曾经向我索要手书,一定要求写陈虎两字,现在我知道是为什么了。”甲斐睦子说。
“他(陈虎)就是王镖的傀儡。”提起此事,甲斐睦子异常愤怒,“去年我去平凉的时候,白义海和陈虎都向我道歉了,陈虎跪下向我谢罪说他错了。白义海是回民,所以他不能给我跪下,但他也很诚恳地给我道歉了。但我没有想到的事情是,在我回到日本之后,他们仍然在宣称自己是崆峒的掌派。”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镖依然坚称陈虎继位的合法性,“我们还有九龙玉玺和燕师傅的判官笔。”王镖说。
目前的崆峒派在东京、东莞和平凉各有实体,都坚持自己的正统性。白义海认为陈虎的玉玺为伪造,甲斐睦子认为白义海的玉玺也是伪造。
真正的玉玺在哪儿?或者,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