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估价离谱直投公司赚逾2倍
早在2010年首次冲刺IPO时,已有媒体质疑光伏产业的基本面困局或将为公司的增长带来冲击,至今年公司上市前后,光伏产业的败局更已一览无遗。即便如此,身处令人“闻风丧胆”行业的隆基股份依然以高估值实现了发行。
根据隆基股份的发行资料显示,公司此次发行价对应的发行市盈率为24.71倍,而其发行累计询价截止日时,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2011年的平均市盈率为23.39倍,低于公司发行市盈率。在此之下,公司此次发行7500万股,募资总额达15.75亿元,超募净额高达3.47亿元,超募率为22%。发行时,网下配售的认购倍数为1.5倍,网上申购倍数则高达48倍。
将上述数据与年内光伏企业频频折戟IPO对比,隆基股份的发行可谓相当圆满,当中离不开国信证券离谱的鼓吹。
根据发行资料,国信证券出具投资价值研究报告中称,结合相对估值和绝对估值方法,基于各种估值运算,并综合考虑公司的市场地位和高成长性,认为公司合理价值区间为每股25.65元-27.93元。此价格相对公司发行价高出22.14%-33%,相对该股当前股价,则高出1.01倍-1.19倍!
国信证券为何如此不遗余力地鼓吹公司的投资价值?这与其全资直投子公司国信弘盛低价入股有没有关系?招股书显示,2009年2月,国信弘盛斥资5260万元参与了隆基股份第六次增资,获得1000万股,平均每股投资成本为5.26元。至公司发行前,国信弘盛持股占比为4.46%、居第七大股东。而以发行价计,这部分股权在发行后的市值达2.1亿元,国信弘盛净赚2.99倍即1.57亿元。
即便隆基股份上市后持续下跌至今,国信弘盛所持股份仍有1.27亿元,账面浮盈达2.42倍即7480万元。加之国信证券在公司此次发行中所获得的承销保荐费用5440万元,实际上国信系的总体账面浮盈将达近1.3亿元。此外,公司实际控制人李振国夫妇的持股市值则也仍达9.4亿元。
中国人寿“中刀”或亏近5000万元
与国信证券、李振国夫妇的“稳赚不赔”形成强烈的对比,隆基股份的发行后总市值为62.83亿元,但当前仅剩下38.16亿元,蒸发了24.67亿元。在此惨烈的市值蒸发过程中,以中国人寿为首的机构及众多散户成为了牺牲品。
根据网下配售公告显示,彼时共计有11家机构获配1500万股,其中险资中国人寿旗下的个人分红产品获配数量达600万股,投资总额达1.26亿元,居获配机构之首;华商基金旗下的华商领先、华商阿尔法则分别获配133.33万股、100万股,合计投资总额也有4900万元;此外,山西信托、德邦证券、长信金利趋势、中信证券稳健回报资管计划4家机构各获配100万股。
从报价情况看,中国人寿及华商基金均有产品给出了彼时最高的申报价,达26元、高出发行价24%,但仍低于国信证券预估价格的上限。(可对比的是,同为险资的中国人保资产有一产品仅给出了8元的彼时最低申报价,几乎为该股发行价的四折,足见彼时机构分歧之大。)
巨资“打新”令中国人寿等机构很快付出了代价。隆基股份上市首日,上述11家机构的持股市值立刻浮亏1875万元,至7月11日网下配售股解禁时,隆基股份的股价已较发行价跌25%(复权),上述机构的浮亏规模扩大至7848万元,其中仅中国人寿所持股份便已出现3139万元的账面浮亏。一经解禁,便面临惨痛“割肉”的局面,但若不选择“割肉”,则将遭遇更为惨烈的“深套”:若中国人寿持股至今未动,则账面浮亏规模将达4954万元!
事实上,在隆基股份上市首日,已经有网上申购的机构资金选择了“割肉”出局,当日该股龙虎榜上,两家机构合计抛售663.30万元、约合34万股,亏损额应在51万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4月28日公司在披露一季报的同时尚宣布就去年度利润进行“10转8派1.5元”的高转增,这一“利空+利好”的消息面令其股价实际上呈现出振荡缓跌的走势——即便5月中旬前后光伏产业股在美国光伏反倾销税率出台下出现集体跳水下跌。直至7月11日网下配售股解禁后,该股方出现“断崖式”暴跌,至今仅9个交易日股价便重挫逾两成。作为一家业绩不济的公司,隆基股份为何急于宣布高转增以对冲利空?其股价为何直到场内获配机构能够出货时方失去支撑般暴跌?当中又有何种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