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实力 夯实开放的产业基础
产业是开放型经济的基础和支撑。如今,放眼福州,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海峡软件新城、可门工业园区、福清江阴港区、罗源湾港区……一个个园区、港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带动一个个项目落地扎根、开花结果,进一步夯实产业经济基础,经济发展正从量变走向质变。
首看工业。2002年,福州工业总产值1621.37亿元,2011年达5873.36亿元,为2002年的3.6倍;200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9.73%,2011年达237.38%,内涵式发展水平大幅提升。
10年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打造了一组响当当的福州工业金色名片:捷联电子,液晶显示器全球产量第一;长乐,全国最大的纺织化纤产业基地;福耀玻璃,全国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出口基地……2011年,福州已形成3个千亿产业集群、4家百亿企业,工业结构由“轻”向“重”转变。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产业,总部经济、会展经济、金融中心、文化旅游等高端服务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现代都市新型农业以及海洋经济齐头并进,福州积蓄起了更大的产业发展能量。
2002年,我市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结构比例为11.73∶47.95∶40.32,而2011年为8.7∶46.5∶44.8。
三次产业比例不断优化,我市已初步构建起具有省会特征、福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激发活力 构建开放的战略格局
一年一度的招商盛会——海交会,历经多年的培育,已成为福州吸纳全球资金、开启世界财富之门的“金钥匙”。
广开合作大门,开放让福州的发展后劲日益增强。埃克森美孚、甲骨文、思科、特易购等在榕投资或设立机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87家,中石油、中石化、宝钢、神华等国企“大腕”竞相入榕投资,大批外企、民企纷纷在榕设产业基地、增资扩产……
广聚各方资源,开放为福州的发展频添助力。与中青旅、神州数码、中星微等产业龙头“牵手”,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与金融机构密集签约,为构建海西现代金融中心奠定坚实基础;与在榕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科技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广增创新活力,开放为福州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创新国企改革模式,引入华润等战略投资者参与国企重组改造、做大做强;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创新资金投入模式,一批重大项目通过BT、BOT等模式加快推进……
10年来,福州市秉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以改革挖潜力、以开放激活力,逐步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开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