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峰农机刚刚发布的三季报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公司净利润约3517.67万元-4690.22万元,同比下降20%-40%。较之半年报的24.07%,降幅再次深度下行。
此前三年,吉峰农机成绩单就已明显一年不如一年。其净利增幅从2009年的81.84%,到2010年的32.22%,再到2011年的5.97%,似乎从上市之日起,这家有着“苏宁第二”连锁概念的高成长农机流通公司就已迎来业绩增长拐点。
深谙其中变数的股东们显然早有预料。在上市三年的大非解禁期之前,各路资金已然在二级市场创下68次的首批创业板第二大减持纪录。
耐人寻味的是,该公司的营收规模却在上市后呈现爆发式增长。
截至2011年底,三年年均14.44亿元的增长,绝大多数创业板公司只能望其项背。而堆砌这一数字的农机连锁门店更由上市当年的681家(含直营店和加盟店)猛增至2616家,扩张速度令人为之侧目。
不过,这些数据并未带来盈利能力的实质提升。
除了净利增幅放缓外,其上市前持续提升的毛利率增长几近停滞,资产负债率也由当初的42.68%飙升至74.69%,与此同时,其上市后赖以扩张的募投及超募资金却面临枯竭;在控股子公司相继出现管理风险后,其借以缓解资金高压的发债计划最终也被证监会驳回。
种种迹象显示。昔日的创业板第一牛股,如今正面临着一场生死大考。
转型引毛利率下滑阵痛
10月是农机市场旺季的最后一月,但与往年相比,吉峰农机的卖场此时却显得不紧不慢。记者近日从旗下相关营业门店了解到,受农业补贴指标余额限制,今年该公司的农机销售计划已接近尾声,零售市场并不太理想,公司工程机械业务拓展也未达预期。
“上市后吉峰一直尝试着向大农业转向,工程机械是近两年的主攻板块,目的是降低对传统农机补贴的依赖,规避部分政策风险,但从目前看,时机却不是很成熟。”四川当地一位不愿署名的农机行业人士称。
财务数据显示,吉峰农机工程机械营收占比由2009年的1.91%飙升至2011年的22.75%,成为增长最为迅猛的业务板块;与此同时,公司传统主营农机占比则由84.57%降到了64.97%。
不过,从毛利率变化来看,吉峰上市之初曾经引以为傲的毛利持续增长,却随着公司业务的转变逐渐消失。数据显示,2010年公司综合毛利率由上市当年的13.63%降至12.45%,五年来首次出现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当初实施募投项目,却是旨在进一步提升毛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