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在北京的某股份制银行上海一网点近期出现的私募信托产品到期无法兑付事件,已引起了包括监管方在内的多方关注,但对广州的理财产品销售,则未形成太大冲击。南都记者昨日暗访广州部分商业银行网点发现,绝大部分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销售业务运作规范,没有发现类似的违规销售行为,银行网点销售理财产品也未受到上海理财风波的影响,各种产品在正常销售。
广东银监局有关人士昨天表示,对近期上海发生的这一违规事件已引起高度关注,将密切注意上级监管部门和兄弟省份的最新监管举措。中金公司昨天也针对该事件发表报告称,该事件对整个理财行业有标志性的意义,监管层加强对“影子银行”监管乃大势所趋。
理财产品销售受影响不大
在上海发生客户在银行买的投资品到期无法兑付的情况后,广州的各银行是否也有类似产品销售?就此南都记者昨天暗访了广州部分商业银行网点。在白云路、东川路、五羊新城和珠江新城,南都记者随机走访了工商银行(3.89,0.05,1.30%)、农业银行(2.61,0.03,1.16%)、交通银行(4.29,0.07,1.66%)、华夏银行(8.47,0.31,3.80%)、浦发银行(7.73,0.30,4.04%)、中国建行、广发银行[微博]等10多家银行的支行网点,并没有发现类似上海发生的违规销售行为。从暗访的情况看,目前广州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销售依旧火爆,各银行网点接待的理财产品咨询服务仍然较多,没有受上海事件影响的迹象。
“这件事情出来之后,多多少少都受到了一些影响,有一些客户打电话过来问情况。”某股份制银行五羊支行吴经理说,“这两天陆续都有客户问到这个事情,我都会认真的给客户解释清楚,那个出事的产品确实不是理财产品”。据吴经理猜测,涉事的银行理财经理应该是资历还比较浅,没有经历过市场动荡和金融风暴,“金融危机爆发前,曾经有过客户排大队来买基金,最后出了事才知道原来很多基金是有问题的。年轻的客户经理虽然有理论知识,但实践还比较少。她本意应该是好的,想为客户推荐她认为收益率比较高的产品。”
“银行代理理财产品是十分谨慎的。”吴经理透露,几年前,他所供职的银行也曾在广东范围推荐过一款信托产品,但这一销售活动必须先上报总行同意,“上海的那个所谓理财产品连信托都算不上,合同上没有银行的印章,这个投资客户应该是清楚的。从契约原则上看,这件事跟银行没有关系,应该是个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