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保险> 行业动态 > 正文
48万元存款被“劝说”办理中国人寿鸿丰两全保险
money.fjnet.cn 2012-12-26 08:53   来源:燕赵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四年前,家住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的王先生来到建行任丘市平安分理处,想把自己辛苦积攒的482000元办理续存五年定期存款,没想到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竟办理了三份保险单。“当初银行的工作人员口口声声说,这种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的收益

只会比存款的利率高绝对不会低,但现在算起来,俺至少要损失7万多元。”王先生说,之所以存单变保单,是因为当初他被工作人员的花言巧语误导了,才鬼迷心窍听信了对方的话,但银行有关负责人对此予以否认,称工作人员肯定不会这样承诺。

48万元存单竟成保单

12月22日,54岁的任丘市民王先生讲述了“存单变保单”的经过。2008年2月,王先生来到建设银行(601939)任丘市平安分理处,想将自己到期的定期存单以及活期存折中共计482000元钱,办理一张五年期的定期存单。因为自己的存款一直在这家银行办理,王先生与银行的大堂经理李女士非常熟识。李经理热情地告诉他,如果办理五年的定期存单,年利率也就5.85%,如果办理银行新推出的一种理财产品业务,年收益比五年期定期利率只高不低,而且还赠送一份保险的保障功能。李先生说,他对保险一直没有好感,他的亲戚就有做保险业务的,尽管亲戚多次“死缠滥打”,但他一直没有购买保险,自己的家中曾去过好多个保险业务员,也都被他一一婉言谢绝。“如果她直接说我办理的是保险业务,说什么我也不会同意的。”王先生说,当初就是因为非常信任李经理,直到办理完之后,他还以为自己办得就是五年期的定期存单,另外多“赚”了银行赠送的一份保险。

之后,王先生的家人无意中发现,他办理的五年定期存单竟是三份保险单。“一份3.1万元,一份5.1万元,另一份40万元。”王先生说,家人告诉他,他所办理的都是中国人寿(601628)保险公司的“国寿鸿丰两全保险(分红型)”保单。自从知道自己误将存单办成了保单,王先生说,他吃不下睡不着。王先生于是找到银行,工作人员称已经超过了退保期,只能到保险公司去交涉。保险公司一位负责人说,王先生已经签字,说明对这份保险认可,保险公司也无能为力。王先生称,要不是李经理说“这种产品的收益比银行利率只高不低”,他肯定不会签字的,是银行工作人员的花言巧语误导,他才错买成保险的。这位负责人说,银行当然只能说高收益不能高风险啦,不然谁还会买呢?王先生说,经过粗略计算,如果是五年定期存款到期后利息将达14万余元,但这份保险的利息却仅有6万多元,两者竟相差近8万元。王先生多次找到建设银行任丘市平安分理处和任丘市人寿保险公司,希望能给自己补偿,但至今也没有结果。

银行否认承诺高收益

12月22日上午,记者就此事电话采访了任建设银行华北石油分行的一位段姓负责人。这位负责人称,银行不会误导储户的,他们的工作人员都是经过严格培训的,向储户宣传介绍保险理财产品时,肯定不会作出“比存款利率只高不低”这样的承诺,“产品的风险和收益肯定都会客观地告诉储户的,哪能只说收益而回避风险呢?”

本报曾多次接到储户的投诉,称自己被银行工作人员诸如“产品收益只会比银行利率高不会低”之类的语言误导,而消费者一旦签字后,要想维权就很难举证了,因为大多数储户难以拿出有效的证据,来证明银行工作人员当时推销时存在误导或欺骗行为。

本报提醒,在银行遇到各类理财产品、金融产品推销时,储户千万不要随便签字,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应注意此类问题。若中老年人已经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签下合同,要及时告诉记者的家人,因为一般保险产品有一段时间的退保期,这样可以避免损失。

责任编辑:乔佳利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