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社保金按一定比例入市
记者:如果让您来做决策者,对尚存诸多弊病的中国资本市场,该如何恢复投资者的信心?
吴晓求:近期市场出现了一些转机,但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市场,进一步恢复投资者信心仍是政策的重点。概而言之,可视市场变化而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适当收缩市场融资规模,放缓IPO发行的速度,缓解市场资金供给压力。
第二,采取适当措施和政策,引导新增资金进入股市。除了中央管理的社保基金继续按比例进入市场外,要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社保基金和养老金,运用市场化和专业化机制,按照一定比例进入市场。必须改革所谓“养命钱”的管理机制,改革基本方向就是在专业化运作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市场投资的比例。唯有投资,“养命钱”才会增值。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增加QFII和RQFII规模,降低QFII、RQFII进入标准,提高国际化的程度。
第三,鼓励大股东特别是蓝筹股国有大股东增持股份,鼓励有充分现金流的上市公司实施回购,以稳定市场投资者信心。
第四,必须改革IPO前股东股份减持制度,适当延长这些股份的锁定期。制定一个动态的、与企业成长相匹配的结构化的减持办法,从存量角度减轻减持套现对市场所形成的巨大压力。
真实披露信息比展望更重要
记者: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重点、难点在哪里?对于完善新股定价机制,您有什么具体建议?
吴晓求:股票发行制度一直是理论界和市场诟病比较多的。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不少问题,不少人都会把它与市场发行制度联系在一起。人们通常都会问IPO要不要审,如何审,由哪些人审,审什么?IPO发行审核有没有寻租行为?现行的股票发行制度为什么设计了这么复杂的程序,还会出现像“绿大地”这样的事件?新股上市后巨大的溢价或者跌破发行价,是不是与现行股票发行制度有关系?如此等等。
从当前中国社会现状看,新股发行还是要审核的。有人建议,由现行的证监会发审委核准,改为由交易所核准。这种建议从理论上是正确的,也是未来中国股票发行审核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绿大地”造假上市的事件暴露后,究竟该追究谁的责任?从中国资本市场的基本制度结构上看,应建立一套发行核准与事后监督的约束机制。虽然新股定价机制的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但竞价的方式需要调整。我们要把竞价与申购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定价机制改革的一个重点内容。
初始信息披露也是一个重点。在中国,拟上市企业通常只知道募集资金的权利,但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却不十分清楚。要让企业深刻地理解作为上市公司,必须接受社会(包括证监会和投资者)的监督,必须履行信息披露的强制性义务。我认为,真实地披露企业当前的信息,远比未来的展望更重要。而这也正是企业发行上市核准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