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年末的一个早上,在上海浦东亲和源老年公寓内,二三十位老年人在专业老师的辅导下,认真地排练着大合唱。65岁的邵鹰是其中一员。
这位曾经的中学语文老师为了照顾自己91岁的母亲,于2010年购买了中国首个老年人会员制养老社区——亲和源的养老卡,带着母亲住进了社区。
“这里每周都有人来打扫房间,看病也有专人陪同。”邵鹰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我们每周都可以坐班车去超市购物,也可以找人代购。”
我国目前主要有三种养老模式,一是居家养老;二是干休所养老;三就是住进政府开办的,以保障性养老为目的的养老院。而像邵鹰这种中产阶层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机构时,既没有“级别”与“关系”进入传统干休所,又进不了养老院。面对这一阶层的养老问题,社会能做些什么?
超2万亿市场引众地产商淘金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于2012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亿人,占总人口的13.7%。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3亿。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约7%的老年人在社区享受日间照料和托老服务,只有不到3%的老年人可入住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对于总量逼近2亿的中国老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深圳世联地产顾问有限公司战略经理杨文斌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预估,2025—2040年期间,我国约有5000万老年人需要通过专门的养老机构来养老。按照目前每人每年5万元的养老费用计算,整个市场产值有2万多亿。
除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亲和源)外,各大地产商近期也纷纷打出养老地产的旗号。
“未来几年,我们将把重心放到养老地产上面。”绿城集团副总经理冯雨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绿城集团已经携手浙江雅达置业有限公司,在桐乡乌镇打造一块占地600亩的养老公寓。
不少中小型地产企业也在窥伺这块蛋糕。记者查阅公开报道发现,利嘉实业、联想控股、路劲地产、香江国际等20余家房产企业都在试水养老地产,打出养老地产概念的楼盘更是数不胜数。
“对于中小开发商来说,这是一次机会。”杨文斌表示,“在这个市场他们有做大做强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