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2012年的中国银行业而言,利率市场化无疑是一大关键词。
2012年年中,央行宣布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下浮区间则由原来的10%扩大至30%。这看似几个微小百分点试探性的调整,却意味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实质性推进。
一时间,有银行愕然,茫然不知所措,也有银行掩饰不住跃跃欲试的欣喜:“利率空间固定就像高速公路限时速60至120公里,分不出好车、坏车;增加了弹性,好车、坏车立分高下。”
转眼已过半年,利率市场化推进所带来的潜在改变已然显现,众多银行已在或快或慢地推进各自的战略转型,一场倒逼的策略应对悄然行进。
时至2013年,虽然接下来利率市场化将要迈出怎样的步伐尚是未知数,但可知的是,变革仍未到达终点,银行业大考仍将持续。
直面冲击
对中国银行业而言,利率市场化是决定未来走向的划时代变革,利在长远;但短期而言,对银行业却是不堪重负
2012年6月7日,央行正式对外公布,自6月8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同时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时不过一月,央行再度宣布贷款利率下限继续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利率市场化步伐愈发坚定。
对中国银行业而言,利率市场化是决定未来走向的划时代变革,利在长远;但短期而言,对银行来说,却是不堪“承受之重”。
就在央行宣布存贷款利率上下浮动区间扩大之后的某日,一纸公函呈递给了某国有大行高层,这一据闻措辞颇为强势的公函不是来自央行,也不是银监会或更高级别的上层部门,而是某大型集团级核心客户,公函明确要求上述国有银行对其下浮贷款利率,同时上浮存款利率。
在众多目光投向被认为弱势的中小银行之时,外界或难想到,一个颇具话语权的航母级大行在利率市场化来临之际,面临核心客户“胁迫”时的纠结心态——妥协,收益下行;不妥协,可能失去这一核心级客户。
穆迪近期发布的报告曾假定,如果银行贷款下限定价贷款占比为10%,对银行2012年、2013年利差缩减将分别有4至6、10至13个基点;如果占比达到30%,影响则分别有6至10、17至23基点。
毫无疑问,以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为实质性步伐的利率市场化对倚重存贷利差生存的商业银行带来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