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月30日报道 从1995年开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中国工商银行在地处秦岭、巴山间的四川省南江县、通江县、万源市以及重庆市城口县实施定点扶贫工作。17年来,工行结合定点扶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积极谋划扶贫开发工作思路,以帮助解决贫困地区的行路难、上学难、饮水难、就医难等“四难”为工作重点,坚持既“输血”又“造血”的开发式扶贫方针,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协助解决制约当地发展的突出问题。17年来,工行先后派出75名优秀干部赴当地挂职,捐款捐物9200多万元,并先后投入15亿元贷款资金支持当地的民生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探索出了一条“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绿色扶贫、项目扶贫、救灾扶贫”相结合的扶贫开发新路子,帮助扶贫地区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惠及102个乡镇、520个行政村,10余万群众,助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定点扶贫地区的面貌大为改观。
让教育点亮希望——扶贫先扶智
工行在对定点扶贫地区的调研中发现,当地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较差,上课缺教具,活动无操场,吃饭无食堂,住宿少被褥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孩子甚至因贫失学。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工行先后捐款2170万元在定点扶贫地区开展了一系列扶贫助教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扶贫助教工作体系。
在2012年工行向通江二中捐赠语音实验室的揭牌仪式上,由该行资助的“自强班”同学们演唱了一首《感恩的心》,令所有在场的人们无不感动。“自强班”是工行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选择定点扶贫地区150名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习成绩优秀的高中一年级学生进行资助,每人每年1800元,连续资助三年,帮助其顺利完成高中学业,成就大学梦想。如果他们考上大学并确有困难,工行将继续提供资助。
2003年以来,工行在定点扶贫地区共捐资635万元,连续举办了九届“中国工商银行优秀贫困大学生助学行动”和十届“中国工商银行优秀山村教师评选活动”,共资助1100名品学兼优但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新入学大学生顺利步入大学校园,鼓励740名优秀乡村教师扎根山区教育工作,受到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评价。
工行除了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和优秀的乡村教师外,还为他们有一个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想尽了办法。南江县凉水希望小学是工商银行援建的一所学校。从1997年得到资助开始,凉水希望小学已累计收到工行捐款捐物合计156.74万元。从新建的教学楼到爱心宿舍,从多媒体教室到爱心书架,工商银行的爱心让500多名学生有了如今这样好的受教育环境。事实上,凉水希望小学只是工行在当地援建的9所希望小学之一,该行先后向扶贫地区捐助资金600多万元建设希望小学,修建学生教学楼、宿舍楼和操场。
为了解决当地实施“撤点并校”后中心校学生住宿难问题,2012年,工行再次捐赠资金215万元,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为万源市八台乡中心校、通江县芝苞乡中心小学和南江县正直镇花桥小学分别新建500平方米以上的学生住宿楼。项目预计于2013年底建成,届时将极大改善相关学校的办学条件。
与此同时,为解决学校教学设备短缺的问题,工行还帮助扶贫地区5所中小学开通了多媒体远程网络教学,购买学生用床600张、学习用具近3.3万件,捐赠价值300多万元的图书2万余册,显著改善了教学条件。工行还捐资45.6万元向扶贫地区部分小学发放了学生爱心包裹4001个,让贫困学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此外,工行还组织实施了“爱心小厨房”工程。因当地交通不便,学生中午放学无法回家,而农村学校囿于经费投入不足,未配备学生厨房及相关设施,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存在中午就餐难问题,有的学生甚至中午干脆不吃饭,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学习和身体发育。针对这一情况,工行捐资360万元,为67所贫困地区学校搭建了厨房并配备炉灶、餐桌、餐具等用餐设施,惠及学生6万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