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兴业银行与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中心在北京举行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双方拟在推进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方面开展全面合作。根据协议,兴业银行承诺未来五年内组织百亿元量级的绿色融资安排,专项用于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助力打造我国升级版绿色工业。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肖春泉、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魏昭峰与兴业银行可持续金融部总经理梁平瑞出席签约仪式。财政部、发改委,以及来自北京、宁夏、广西、广东、福建、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的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代表参加了签约仪式。
工业节电大有可为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数据显示,工业消耗能源占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70%以上,消耗电量超过73%,而创造工业增加值只占全国GDP比重40%左右。如果工业经济发展的用电方式还延续传统的规模扩张模式,能源资源禀赋条件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将难以支撑。
为提高工业用电效率,推动节能降耗,近年来国家把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DSM),是指为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实现低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对终端用户进行负荷管理,使用电负荷平均化,提高终端能源使用效率及实现综合资源规划等。实施DSM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社会而言,DSM的实施可减少电力需求,从而减少一次能源的消耗与污染物的排放,缓解环境压力,同时减少社会资源的投入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对电力客户而言,实施DSM可降低电力消耗,减少电费支出,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2011年1月,工信部《关于做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生效。2012年,在工信部运行局的指导下,由中电联作为工作重要支撑单位,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中心成立,相关试点工作启动,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进入崭新阶段。
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遵循“服务企业、无偿诊断、综合治理、第三方评估”的模式,即由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中心组织专业电能服务机构无偿为试点工业企业开展节电诊断,提出改造方案,企业根据情况选择自主实施节电项目,或委托专业电能服务机构实施节电项目。这一模式不仅有效保障了节电项目的效果,同时也打消了企业对项目实施影响生产工艺安全的顾虑,真正实现企业节电生产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