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泉州财经 > 正文
“6·18”,迈向“虚拟”高新研究院
money.fjnet.cn 2013-06-20 08:07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京沪首次组团参展

18日上午,正在逛展馆的康鑫矿山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谭鹏飞转进上海馆,发现了上海大学带来的纳米耐磨涂层技术。这正是他所需要的。

康鑫从事矿山开采、选矿设备生产。但过去生产的矿石传送带,一直沿用聚氨酯涂层技术,耐磨性不够,顶多半年就要重新更换。谭鹏飞颇为苦恼。

“纳米耐磨涂层技术可以大幅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不增加涂层厚度,不会改变设备的特性。”上海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师苏友权说。

双方相谈甚欢,当即约定进一步洽谈。

苏友权说,上海大学将根据康鑫设备的实际,完善技术方案,以更加适应设备。谭鹏飞说,公司准备生产一台样机,进行涂层耐磨试验,一旦成功,将与上海大学成功对接。

上海大学并非第一次参加“6·18”,却是头一回加入上海馆。

随着品牌效应的放大,“6·18”对技术、项目的集聚作用日益凸显。今年3月,上海科技会展有限公司主动联系“6·18”组委会,希望单独组团参展。此次,公司共组织中电科微波通信(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大学等20家单位的43个项目参加展示和对接。

上个月,北京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也主动提出组团参展,并确定联想集团联科智慧城投资公司、北京优美特纳米材料科技公司等多家大型科技企业负责人参会。

“‘6·18’是一个很不错的对接平台,但企业零散参展,对接效果不是很理想。”上海科技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孟怡宁说,“这次组团,是对参展模式的新尝试,希望发挥更大的集聚效应。”

参展前,公司通过“6·18”在线平台,了解技术供需信息,将参展领域锁定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孟怡宁认为,技术对接、转化需要比较长的周期,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会收到比纯粹线上或线下对接更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黄丽红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