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分天下”变为“半壁江山”,这是广州市新确立的民营经济发展目标。
6月21日,广州召开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会议透露广州市即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等“1+9”文件,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将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进入“可以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
同时,广州市提出要实施“民营经济倍增计划”, 广州市市委书记万庆良表示,届时广州要打造百亿级民企30家左右,千亿级民企2家左右,千亿级民企产业集群3至5个。
不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人士表示,目前广州民资未能准入的只有极少数的特殊行业,但发展并未达到预期。广州最应该做的,是给予民企与国企“同等待遇”,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
“1+9”文件出台在即
2013年前5个月,广州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为1012亿元,同比增长值22.5%,高于该市平均水平的一倍。但广州的目标不限如此,它对民营经济增量有着更高的要求。
“2012年,全市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39.7%,温州是80%,佛山是百分之60.9%,杭州是59.7%,中山是50.6%,说明我们的民营经济跟先进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这是广州市市委书记万庆良对广州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的概括。
广州市拟在近期出台以《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为纲要的“1+9”文件。记者了解到,另外9个配套文件将在近期陆续出台,涉及到从准入门槛、金融、用地等方面的政策,形成一个针对民营经济发展解决障碍的政策体系。
文件提出,要破解民营经济“准入难”,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在破解“融资难”的问题上,文件提出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市场,为民营企业开展股权托管、登记、转让、质押融资等相关服务,拓宽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根据该系列文件提出的目标,到2017年,广州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万亿元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广州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基本达到“半壁江山”的份额。
广州市经贸委主任王旭东对媒体表示,将成立12支专责联络小组,“点对点”联络173家民企,为其提供政策咨询、审批代办、要素保障等全方位跟踪服务。
需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在珠三角地区,广州市的经济结构颇不同于其他城市,表现即在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
尽管从体量上看,广州民营经济总量并不小,但占比一直不高。广州市也多次提出要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改变这一状态,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告诉记者,从历史上看,广州集中了广东境内众多的国有资产和项目,国有经济占比较高是客观现象。
这一情况导致广州市大量的人才资源、资金以及科研成果集中在国有经济领域,民营经济很长时间里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与其他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城市产业结构不同,广州的国有经济不只是集中在钢铁、石化、基建等具有垄断性质的领域,在商贸、医药等充分竞争的市场领域,国有经济也占据重要地位。进入这些领域的民营企业,同样要面临来自国企的竞争。
陈鸿宇认为,在这种分工格局下,广州需要做的是给予民企与国企同样的待遇,“不能歧视民企,也不能歧视国企”。
比如广州“39号文”引起的质疑。根据“39号文”,广州市政府扶持组建六大企业及一大平台。按照该文件“企业建设运营,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广州市未经公开招标等方式,就将广州垃圾处理的主体指定为广日集团,一些有技术实力竞标的民营企业均未能染指。
陈鸿宇认为,现在的情况更多是民企并非不准进入某一领域,而是因原有利益结构造成壁垒而无法进入。政府需要做的,是给予两者一个公平的经营环境,政策不偏向任何一方,才能让两条腿并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