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利率市场化的两只“靴子”,一只已经“落地”,自2013年7月20日起,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另一只“靴子”,也是利率市场化重要的步骤——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管制也已经提上议程。在此之前,有一项工作迫在眉睫,那就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那么,存款保险制度究竟是什么?对于利率市场化有多大作用?中国是否已经做好了存款保险制度建设的准备?
最后的保护屏
“关于存款保险制度的讨论已经很多年。在金融体系改革的大潮中,无论是保障储户个人利益,还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都需要以存款保险制度的确立作为前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庹国柱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庹国柱指出:“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和保险业保险保障基金是同一个性质。实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间的竞争会加剧,在一定时期之后,银行机构的优胜劣汰会更加明显,可能会有少数经营不善的银行退出市场。对于整个银行格局来说,银行业会发生变动,这其实是一个好事。银行会重新洗牌,那些经营比较好的银行会进一步发展壮大,而那些信誉不优、资本不够充足的银行,有可能会退出市场。”
存款保险制度所要解决的就是有一些银行它退出市场的时候的债务问题,特别是个人存款问题。政府通过存款保险的方式,提供银行破产倒闭之后个人客户、甚至企业单位客户存款的部分得到问题,从而减少社会震荡。
“存款保险的推出,对存款市场不会有影响。”庹国柱告诉记者,“存款保险制度不会直接对存贷市场产生作用,它本质上是一个‘最后的屏障’。存款保险制度是对那些失败者所产生的债务,一部分由银行来承担。对于银行一线之间的竞争,存款保险制度是不起作用的。”
“存款保险制度一旦确立之后,每个银行需要缴纳一定的保险金额,银行运作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过去有政府信誉作保障,一旦出现问题,政府会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从而降低其运营成本。”庹国柱分析。
年内有望破题
“存款保险制度一旦确立之后,银行自身资本越多,所需花费成本也会相应增加。根据《商业银行法》,各大银行根据各自资本承担业务,政府无义务承担。”在庹国柱看来,“如果存款保险制度建设比较合理的话,出于大型银行稳定性高的出发点考虑,应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缴费。在规则合理、银行自愿的情况下,这种制度的存在还是有很多益处的。”
《国际金融报》记者从一家大型保险机构负责人处了解到,实施存款保险制度会产生一定的显著效果。存款保险制度能够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在提高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信心的同时,存款保险制度会对一些市场里面不太守规矩的银行提供警告。
“存款保险制度要求各个银行必须守法经营,合规经营,并对自身风险进行一定控制。”上述负责人进一步指出,一些中小银行存在错觉,认为风险可以由政府承担。其实不然,政府并没有兜底的义务。存款保险制度的确立会对整个银行系统良性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对各个银行来说会是一个很好的约束,为控制自身风险敲响警钟。
值得一提的是,存款保险制度能够保护存款人利益,提升银行信用。上述负责人进一步强调,“但是,如果制度设计不合理,一些规模较小的银行,或者一些风险控制不严的银行,客观上也可能引发投保银行的道德风险。”
“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使得存款者风险意识下降,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实现以后,他们就可能不顾银行经营风险,将钱存到愿意支付最高存款利息的银行;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风险约束机制也会弱化,在经营活动中就可能为追求高额利润而过度投机。”庹国柱说。
《国际金融报》记者从官方渠道了解到,存款保险制度最快有望在今年年底前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