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民间资本尽快发起设立民营银行?成为8月14日央行副行长潘功胜主持的一场长达4小时研讨会的焦点。当天,央行、银监会、地方政府部门和相关学者不仅讨论了民资主发起商业银行的准入条件,还涉及股东治理、退出机制、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等相关问题。
潘功胜自去年6月履新央行副行长以来,已在多个场合提及“银行业需要提升对各类资本的开放水平”。他在上述由中国金融学会主办的研讨会上称,“相关金融管理部门在民营银行制度和政策方面的设计正在研讨中。”
“民资设立银行”仍然面临诸多现实考验。潘功胜在会上指出,关于民营资本发起商业银行的争论,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金融实务界,这么多年没有停止过。十多年来中国银行业的产权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在存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制、上市过程中,民间资本在银行业的股权结构里面已经占有较高地位。
现场多位来自银监会、地方政府金融办、各类金融机构高管、国务院研究机构的代表同样进行了激烈讨论。就市场关注的开放民资设立银行的路径选择,究竟是彻底开闸,或者先行试点小规模落地,还是在明确退出机制情况下放松审批,目前仍无定论。
热议平等对待民资
众多参会人士的发言中,都涉及在银行业中应当平等对待民间资本。迄今为止,中国没有法律法规明文禁止民资发起设立银行。但是,自1996年民生银行成为国家批准设立的首家民营银行后,民营银行市场准入陷入事实关闭的状态。
2010年以来,政策破冰信号曾多次释放,但序幕一直未能拉开。潘功胜在主持中也提到,一个月前,国务院“金十条”再次提出应当尝试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这一现象引起了参会人士的广泛讨论。
就民间资本难以发起设立商业银行的历史原因问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微博]总结了三点:一是风险性大;二是专业性强;三是担心股东行为不当,如出现关联交易和“跑路”。不过,郭表示,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监管和内部治理予以解决,不应成为民资入场的障碍。
“凡是民营资本、民营企业能做的事情,就应该尽量让民营企业去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魏加宁在讨论会上呼吁。
目前国有资本在中国银行业处于绝对控制地位。春华资本集团董事长胡祖六援引统计数据称,国际上国有银行市场占有率的中位数是12%,且一半以上IMF成员国国有银行市占率不到5%,而中国在127个国家中,由低到高的国有银行参与度在117位,国有银行占比显然较高。胡祖六建议,监管层应该关注股东的各项机制和专业能力、团队等资质问题,而不是资本所有权本身。“不管(银行)是国有还是民营,我们的目标是建成一个有效益的稳健的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