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制度设计遭遇数据模糊 多地坦言个人账户难做实
根据国务院部署,今年内我国将完成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明年开始全面推广,两年后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受邀参加了清华大学养老金改革方案介绍会。该方案对并轨、延迟退休等提出了具体的规划蓝图,但在顶层设计中却面临数据掌握不清的问题,影响养老金全国统筹的推进。
同时,作为方案主要撰写人之一,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称,在济南、苏州、绍兴等地调研时,当地政府坦承虽然当地养老金存在结余,但是填补个人账户后将无剩余。
“提高就低”难解双轨制
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的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不一致,带来了两个群体在缴费和领取养老金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就是被社会广泛诟病的“双轨制”。
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结束“双轨制”,形成公平、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要么是降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待遇,实现与企业水平相当;要么是提高企业养老金待遇,以达到机关事业单位水平。
对于减轻财政负担而言,“削高就低”肯定最有利,为了减少阻力,2008年,国家开始在一些地区试点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改革。但是,几年以来“削高就低”的养老金并轨改革阻力重重。
“提低就高”被认为是养老金并轨改革的新方向。但是杨燕绥表示,“提低就高”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全覆盖的要求下,政府财政能否完成“就高”的目标;二是“就高”是否和保基本的原则相违背。
据相关统计,如果以机关事业单位的标准发放企业员工的基本养老金,政府每年多支出的养老金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
用“提低就高”的方式结束“双轨制”,等于没有进行顶层设计。杨燕绥认为。
多地养老金无结余
同时,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统账结合方式,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营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责任编辑:陈诗逸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