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最后一场网购盛宴“双十二”刚刚落幕,与总交易额350亿的“双十一”相比,岁末这次购物节难免逊色,但这并未妨碍居民消费力攀升的事实。就信用卡而言,根据央行发布的三季度支付体系报告数据显示,当季信用卡期末应偿信贷总额为1.70万亿元,同比大增69.58%,而去年全年信用卡消费交易额累计突破10万亿元。信用卡消费暴涨的背后,用卡安全、盗刷问题以及赔付也值得关注。
目前国内银行主要采取与保险公司合作的赔付服务,但多数银行赔付只针对无密码交易,仅有少量银行将赔付范围扩充至凭密支付。此外,在交易终端盗刷的定义上,ATM取现、转账、网络和电话交易,多未列入盗刷范围。
无密支付保险赔
众所周知,用户在办理银行信用卡时,均会面临无密码支付抑或凭密码支付选项,无密码支付为用户带来了相当的便利,而银行信用卡背面多有“第二密码”,这组校验码可防止卡片被“克隆”时的盗刷情况。
即便如此,银行信用卡中心每天仍在处理大量的赔付纠纷,就无密码支付的情况而言,当信用卡被盗刷时,银行多有失卡保障服务,这项服务一般采取收费或年费绑定形式,银行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在用户遭遇盗刷时,在一定时间的核查后,由保险公司支付相应保费。
《理财周报》记者调查发现,针对这一情况,每家银行的收费标准和赔付标准又不相同。如工商银行这项服务名为“失卡保全”,目前仅针对深圳地区客户展开,在挂失前的48个小时产生的盗刷,白金卡客户最高可享受10万、金卡5万、普卡5000元人民币的赔付。又如中信银行(601998,股吧)信用卡中心推出的“失卡保障险”,用户如若购买了48元/年的保险,那么在挂失前72小时发生的盗刷,不同卡种可获得不同的赔付,其中白金卡最高5万、金卡2万,普卡5000元人民币。
凭密支付多不赔
除了无密码支付外,凭密支付亦是信用卡交易的一大支付方式。但长久以来,通过密码确认交易的支付方式,多被银行卡中心认为是用户自身行为,凭密消费固然安全许多,但也存在密码泄露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国内银行的处理多为不予赔付。
记者在咨询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后发现,仅有少数几家银行将赔付范围扩充至密码支付。如广发银行在今年6月推出的“交易安全卫士”,收费标准为4元/月。该项服务不再仅限于“无密支付”、不限于盗刷交易类型和资金保障时间,此举被誉为是全面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的先例。
而记者调查发现,除广发银行外,交通银行亦曾在2008年7月推出了名为“用卡无忧”的服务,这项服务收费标准为12元/三个月,在服务期内产生盗刷情况的,无论是否“凭密交易”,均有不同标准的赔付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对于在电话、网络、ATM取现等产生的盗刷行为,多被排除在赔付范围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