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开博客实在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官员们的博客偏偏能在舆论视野里激起一圈圈涟漪。最近,江西文明网的“民生博客”再次引发舆论关注。在拥有99个县(市、区)的江西省,从去年7月至今,60多位县(市、区)主要领导先后实名开设“民生博客”,共发表博文300余篇。
这一次关注,质疑声不少。原因无非是,在公众心中官员的“民生博客”大体上还是政绩秀,没有多大实际效用。况且,其中还有一些“空壳博客”,这无疑又留下话柄。但是,仅以这些不足,就予以否定,也未免过于简单和武断。
事实上,在人民网推出的2009年“每月十大地方新政评选”活动中,江西“父母官”实名博客网络问政的举措名列9月份十大地方新政评选之首,这至少说明了网络问政的新形式赢得了民意关注。
之前,江苏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的博客已经火爆了网络。我仔细翻阅了张新实的博客,截至目前,从来没有发生空壳现象,一直及时更新着,网民们的留言不计其数,官民互动效果可见一斑。
从官员博客与民众的互动效果来看,目前江西的“民生博客”虽然还没有达到张新实博客的效果,但它至少呈现出了成长的态势。当然,成长效果如何,这也取决于开博的初衷。比如,“民生博客”的开设是官员们赶时髦,还是奉命行事?抑或他们内心真正意识到了网络问政是了解民情民意的绝佳渠道?没有人能证明官员开博一定是奔着政绩秀而去的,所以,公众不妨暂且收敛质疑的态度,冷静观察事态的发展。
有时候,官员们推出一项施政举措时,短时间内并不能赢来民众的信任。为何?因为民众见惯了一些官员以“民生”名义实施“政绩秀”,久而久之,这种印象影响到了官民之间的信任关系。这便是公众习惯质疑“民生博客”的逻辑所在。
减少乃至最终消除官民之间的情绪,当然必须培育彼此之间的信任。官员们开设“民生博客”只是一种技术上的突破,它虽然不可能取代政府部门的相关职能,但这却是网络社会对传统问政的一个有效补充。在这个平台上,百姓可以通过这个渠道来提出问题、反映问题,成本很低,这样的平台也赋予了民众充分表达的权利。只要官员们能够真正重视民生博客的实用效果,用心经营,这个平台绝对是增进官民沟通和互信的积极工具。
由此来看,目前正成长在一片质疑声中的“民生博客”,到底是真正的网络问政,还是虚无的网络泡沫,有待时间的考验。只是,在它还在成长的阶段时,公众也当以最大的善意期待它们走得更远。
- 2009-10-22从“艾滋女事件”看“博客曝”
- 2009-10-15应淡化博客的“官念”色彩
- 2009-10-16官员“空壳博客”空的是“心”
- 2009-10-15为何官员空壳博客备受批评?
- 2009-10-14怎么看官员的“空壳博客”
- 2009-10-11如何看官员“民生博客”变“空壳”
- 2009-10-09“民生博客”为何变成“空壳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