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自主招生考试是极少数人的特权
www.fjnet.cn 2011-02-28 09:23  张千帆 来源:南方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柯柄生校长批自主招生“不科学”,和全国99.9%的考生无关。这一点可以说是触到了全国各重点学校正在进行的自主招生考试的痛处。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不久前也发表文章,要求“坚持公平公正,深化高考改革”。但是从目前“如火如荼”的自主招生考试场面来看,长期严重不公的招生考试制度好像还很难触动。今年北大等13所全国重点高校举行“联盟自主招生”考试,只是在技术上为极少数有资格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提供了方便,而丝毫没有改变现行自主招生体制的内在不平等。

“自主招生”几个字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中国长期受计划教育体制之苦,造成教育体制的高度政治化和单一化,因而只要一提“自主”或“地方多元化”就能博得一片欢呼。尤其是一些近乎无政府主义的自由浪漫派人士也不分是非地跟着起哄,恨不得取消高考,而不问“自由”是谁的自由?“自主”由谁自主?在部属高校不履行宪法平等责任的前提下谈“自主”,其所带来的“自由”必然只是少数既得利益者才能享受的歧视绝大多数人受教育机会的特权。

就字面理解,“自主招生”这个概念是天然正确的。问题在于,它在中国的实际意义究竟为何?第一个问题就是大学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浪漫的自由主义者主张大学就是为了实现人才的自由发展,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的精英主义人士则认为大学教育要为国家培养顶尖人才,两者在自主招生考试上找到了共同点,似乎各校投入那么大的资源和精力命题、考试、阅卷、面试,就是为了挖掘几个能为民族争光的“偏才”“怪才”,其中个别甚或能成为中国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这个意义上,“自主招生”看上去是一场反对“大一统”的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实际上恰恰是民族主义、国家至上狭隘思维作祟的结果。它和当年拔苗助长的“少年班”试验一样,注定是要失败的,因为真正的人才只有在自由和平等竞争的环境中才能成长起来,而主导“自主招生”的思维恰好与此背道而驰。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